发布时间:2017-04-05 浏览量: 次 来源:
泰州市革命传统教育宣讲团成员。17岁开始参加革命,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多次荣获三等功,后因抢救战士而失去右臂,人称“独臂英雄”。1992年,闾爹离休后致力于为青少年义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勉励孩子们常思奋起之志。十几年来,他在各种场合宣讲100余场,听课人数达13万多人次。
一是打好“阵地战”,自办家庭革命教育展柜。他利用参加革命工作几十年的经历,在家里设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展览专柜,建立了家庭正能量教育基地。专柜内陈列有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纪念章,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毛巾,印有“最可爱的人”的茶缸,有渡江战役时的作战地图等实物。对专柜里的所有纪念物他一一编写小故事,说明其来历及意义。凡是家里来了客人,他都会领他们到专柜前,进行简短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到了节假日、寒暑假,他专门邀请社区的学生来家里参观,对来参观学习的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他都赠送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并勉励他们好好学习继承革命优良传统,长大以后立志报效祖国。
二是打好“运动战”,利用重大节日做好宣讲活动。每年清明节前后,他总会主动到泰州烈士祠、杨根思纪念馆,重点宣讲杨根思的英雄事迹。他说,杨根思是我们泰州人,又参加过抗美援朝,讲起来比较生动、可信。每年4月23日,是渡江战役纪念日,在这前后,他都要多次到海军诞生地纪念馆——白马庙参观学习,为青少年讲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英雄故事。平时一有机会他还经常到陈毅三进泰州纪念馆、沈毅烈士纪念馆,给青少年讲英雄事迹。为了使报告生动,切合青少年实际,他在报告前,都要查阅大量资料,并数易其稿,宣讲前先在家试讲,寻找不足。在编写讲稿时,他因右手残疾,书写不便,但他总是千方百计克服种种困难,有时为了编写一篇讲稿,常常写到深夜。十几年来,他用左手编写了《陈毅三进泰州》、《沈毅烈士革命事迹》、《革命英雄杨根思》等十多篇近20万字宣讲稿。他的孙女看到爷爷这样辛苦,非常心疼,于是便主动提出当爷爷的“秘书”,让爷爷口述,她帮助整理。但也有人看到他备课宣讲,忙这忙那,总是不理解,认为“你是扛过枪,渡过江,在部队丢了膀,离了休就应该享清福,何必还要去忙?”对此,他总是微笑回答:“感恩祖国,关爱后代。”
三是打好“游击战”,当好宣讲员、辅导员。自从离休以来,他每年都要深入到学校、街道(社区)、工厂、部队、看守所等地宣讲革命故事,还先后被泰州大浦小学等十多所学校聘请为校外辅导员。凡是单位的邀请,他都努力做到随喊随到,有时他还主动联系单位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2016年4月7日,泰州市高职院电子系邀请闾爹晚上七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不顾年老,不顾夜黑,如约而至。结果不仅教室里人坐得满满的,连门口也站着许多学生。闾爹讲完革命烈士张鹏举同志的故事后,情不自禁地高唱起《国际歌》,全体师生给予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并庄严宣誓,举手齐声高呼:“学英雄业绩,走英雄道路……”。
十多年来,他给自己宣讲活动订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要报酬、不接受单位吃请、不误场,距离近的不要接送、距离远的能坐公交车的就坐公交车、没有公交车的就打的,打的费用全部自己出。有一次泰州智堡中学请他去讲课,结束时校长给他送了一套保健品,说是代表全校师生的一片心意,被闾爹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老党员,是军队离休老干部,这份情我领了,但东西不能收,如果下次要我再讲革命传统课,只要清水一杯,我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