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13 浏览量: 次 来源:
近日,84岁的原丹阳市农业局副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水稻专家黄崇德,结合丹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的所见所闻和切身体会,致信市政府及丹阳日报编辑部,点赞城市管理新变化,并积极建言文明城市创建。丹阳日报6月11日头版头条刊登了他的信件。
他在信中赞道:丹阳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了三年,城市每年都在发生变化,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都很重视,整个城市的变化非常明显。我们老百姓生活在这座城市感觉特别舒畅,也甚感满意。特此书信一封,为丹阳的文明城市创建点一回赞、建一次言。
他说,文明城市是实现和谐社会、“中国梦”的重要一环。创文明城市,首先,环境要美。环境美包含天蓝、水绿、路净、墙白、灯亮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现在已基本实现,大街小巷的道路清扫得很干净,社区垃圾每天及时清运,走到那里都干净卫生;农贸市场内外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有序,老百姓买菜的心情跟着顺畅起来;城市老旧小区改造,不仅下水道不堵了,而且所有楼栋的楼梯墙面全部粉刷一新,小广告、牛皮癣没有了,每一层楼还安装了路灯,居民晚间上下楼梯再也不用打手电筒了,对此大家都拍手叫好;近几年的老城区河道整治,河水变得又清又美;老棚户区的拆迁改造,使城市多年遗留的问题一个个得到解决,环境彻底大变样,不仅脏乱差没有了,而且道路也通畅了,城市的休闲广场越建越多,公共绿地面积越来越大,整个城市的品味越来越高。其次,行为要美。行为美的关键是心灵美,也就是这座城市的人要有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现在大街小巷、街头绿地、公园广场到处都是“讲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邻里和睦”“丹阳好人”等公益宣传。这种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宣传,让人们有了学习的榜样,对社会每个人的素质提升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比如,在公园、广场、医院等处涌现出了很多志愿者,他们积极主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和服务;小区里的居民,垃圾都主动放进垃圾桶,见到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会主动上前制止。另外,交通出行方面还有个重大变化:汽车驾驶员开车都学会了遵纪守法、“礼让之先”,我从斑马线过马路,汽车驾驶员都会主动停车让行。这在以前都是电视宣传片中才能看到的文明行为,现在就出现在我们身边。这些都是丹阳创建文明城市成果的叠加。
在点赞城市管理变化的同时,黄崇德还结合社情民意,对文明城市的创建与管理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他写道,文明城市创建取得的成果来自不易,需要长期、持之以恒地抓下去,需要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和主动参与,作为广大离退休干部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经验、威望等优势,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率先垂范,为市民做出榜样作出表率,众志成城助推文明城市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