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挥作用

你的位置: 首页-发挥作用

让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离退休党员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发布时间:2017-06-30    浏览量: 次    来源:

  6月6日下午4点多,位于南通市港闸区秦灶街道民安花苑社区服务中心二楼的“四点半”学校,四五个刚放学的孩子陆续走了进来。黄文英早早就等候在这里,一起的还有一位商贸学校的学生志愿者。今天,他们组成搭档,辅导这些孩子的课后作业。

  黄文英今年69岁,退休前在街道从事妇女工作,拆迁后搬到了民安花苑社区。自从2013年社区“四点半”学校开办以来,她就一直在这里志愿从事孩子的课后辅导工作。

  “有些孩子的父母下班晚,来不及辅导作业,爷爷奶奶不识字,送培训机构经济负担又重,放学后就把孩子送到这里来。”黄文英介绍说,在“四点半”学校,像她这样志愿服务的老同志还有两个。“和这些孩子在一起,自己也感觉年轻了。”

  像“四点半”学校这样的志愿服务平台,民安花苑社区还有不少,如党员志愿服务室、诚信街区党支部、惠民街区服务站等。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淳介绍,民安花苑社区是港闸区最早的拆迁安置社区,由民安花苑、和丰北城锦居、北兴园三个小区组成,辖区共有居民5000多人。

  “经过前期摸排,我们发现社区不少退休老党员干事热情很高,他们都希望能聚到一起,为社区做点事情。”陈淳说,“但这些老党员大多是拆迁安置到社区的,组织关系还在原来的村里。”如何把这部分老党员凝聚起来发挥作用,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

  去年,社区开始试点离退休老党员一方隶属多重管理。保留老党员的组织隶属关系不变,在社区成立临时离退休党支部。

  “这些党员共58人,平均年龄65岁。我们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等建立了数据库,方便他们利用职业特长为居民服务”,陈淳介绍,对于擅长讲课的老党员,就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他们给行动不便的党员送学上门;对有医疗、文体等方面特长的,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编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大家聚在一起,热情也更高了。”黄文英说。

  “在组织引导老党员发挥余热的同时,我们也为老党员做好服务,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陈淳介绍,社区成立了“民安之声”音乐沙龙、夕阳红艺术团,方便爱好文艺的老党员,每逢植树节、端午等节日,就组织他们一起去植树、包粽子……

  “下一步,我们准备把社区在职党员摸排一遍,也纳入到这种管理中来,争取凝聚更多党员力量,发挥更大作用。”陈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