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26 浏览量: 次 来源:
说起慈善助学、支持公益事业,与张锁林熟识的人都会很自然地谈及他,他1932年9月出生,1954年6月入党,从市财政局局长岗位病退的40余年里,拖着病弱的身体,却乐善好施帮助他人、慷慨解囊支持家乡建设,捐款和筹资额达70万元,用行动谱写着一名老共产党人的精彩人生。
慈善助学大爱无疆
病退后,张锁林经常提醒自己:工作退了,但党员本色不能褪,要力所能及发挥余热,实现人生第二次价值。1995年,在陕西某部队服役的大儿子和妻子回家探亲时,无意间说起驻地汉中市所辖镇巴县毛垭乡有70%以上的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情况,张锁林听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思前想后,对家人说:“我们现在日子好过了,西部地区居然这么多贫困户,我们一定要帮帮这些孩子。”说干就干,他通过电话查询与镇巴县政府办公室取得联系,当即资助了2名毛垭乡的失学儿童,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女儿也主动请缨加入了慈善助学行列。一家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帮助更多的失学儿童,他以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身份,四处奔波、寻求各方支持,从1995年开始,前后共资助了27名贫困生。他无私大爱之举在丹阳大地广为流传,并感染着一批爱心人士,迄今有600多名丹阳人加入了爱心助学队伍,累计资助陕西、江西等贫困地区的孩子190多人,资助额近20万元,这种无疆之爱还在延续、继续涌动着。
热心公益不遗余力
夕阳无限好,晚霞更生辉。2004年3月,回老家陵口镇乐善村定居的张锁林,并没有就此在家安享幸福晚年生活,而是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的新战场,多年来,在创办皮鞋厂、修缮校舍、修桥铺路、新建老年活动中心、亮化绿化等公益事业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带头捐资,不遗余力配合村干部发动社会力量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先后帮助村里做成了40多件惠民实事。近年来,为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他倡议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和乐善基金会,募集资金50万元,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济困、助学奖学金、老年人文化活动、老年人养老金等等,他还组织村里老人们到镇江、上海、北京等地观光旅游。他的无私与执着,赢得了村民的赞扬和敬重。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是生活中张锁林的真实写照,他的事迹先后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先后获得了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丹阳市十佳乐于奉献老人、丹阳首届慈善爱心人士、丹阳十大“三农”人物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