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挥作用

你的位置: 首页-发挥作用

无锡市深入开展“千名银发人才服务千家企业”活动

发布时间:2018-11-16    浏览量: 次    来源:

       近年来,无锡市委老干部局牢牢把握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响应市委“产业强市”号召,联合市人社局、市民政局等涉老部门,会同市科协、市老科协等单位,在全市离退休人员中发起“千名银发人才服务千家企业”活动,动员组织广大老同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产业强市”伟大实践,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作出新贡献。

   活动启动三年来,全市有1110名各行各业的老专家、老教授、老科技工作者进入银发人才数据智库,与企业对接各类服务项目1000多项,凸显了宝贵银发人才在“人才强企、产业强市”中的智慧和力量,展现了广大老同志生命不息、创新不止、无私奉献的时代风采。

  一、助力企业提质增效。把老同志所能所愿与企业所需所盼有机结合,动员组织懂技术、有经验、愿奉献、身体好的老科技工作者,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破解技术难题、传授先进理念、培育专业人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一是技术创新,研发新型产品。原滨湖区南泉镇科协副主席王良斌,与无锡中卓智能科技服务公司科研团队,成功研发“汽车车灯全封闭激光机器人焊接机”,产品远销土耳其、南非等国;他助力20多家企业获得“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无锡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559厂老科协分会高工张补生、火锡鹏、宦文星,为江苏北方湖光光电公司担纲新产品研发,十余种新型产品列装部队,帮助企业增收上亿元。二是建言献策,增强内在动力。原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祖荣,以先进理念和丰富经验,在发展战略、经营理念、技术开发等方面,为7家企业出谋划策、建言献计,助力无锡科虹标牌有限公司3项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年销售2亿多元。彩印包装行业“首席质量官”李有芬,帮助江苏利特尔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实现年销售额2亿多元,成为行业典范,公司授予她“特殊贡献奖”。三是申请专利,强化核心优势。铸造工程师邵宏,帮助无锡蠡湖增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先后申请发明专利授权77项、实用新型授权188项,其中5项入围《2016年江苏省高价值专利项目》,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8亿多元。近两年来,全市老科技工作者帮助企业申报专利300多项,编订技术标准220项,有效增强了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四是牵线搭桥,培育企业人才。发挥老同志威望优势和人脉资源,帮助结对企业与中科院、南京大学等2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牵手共建,建立了2个博士工作站、4个省级研究工作站和10个企业研发中心,成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孵化器”。江南大学副教授、创业导师吴园一,发挥多年企业咨询服务和MBA教育经验,搭建“大学生创业精英小沙龙”平台,与大学生创业园区企业牵线搭桥,帮助500多名大学生创业就业。

  二、助力企业凝心聚力。让老同志、老党员政治强、觉悟高、党性好的优势,在企业跨越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帮助企业用文化铸就企业灵魂,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党建引领,筑强战斗堡垒。红豆集团退休干部须凤德、王亚杰,发挥多年党建工作经验,协助红豆集团把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率先建立了党建工作标准化体系和“一融合双培养三引领”党建工作法,有效增强了集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越发展党建越加强,党建越加强企业越发展,红豆集团被中组部评为先进党组织,成为全国民营企业的典范。二是文化铸魂,创建特色品牌。江南大学教授金其桢,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帮助德新钢管有限公司打造“俊业修德”企业核心文化,创建了“主题展示厅”,策划的两部企业文化宣传片,在中央电台播出,展示了企业理念、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彰显了企业精神和企业实力,有效扩大了业界影响,他被企业尊称为随叫随到的‘高参’,随用随拿的‘笔杆’”。三是调查研究,共谋企业发展。组织老专家围绕企业发展重点难点,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群策群力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近三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各级老科协、分支机构有针对性组织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专题调研报告,有20余篇建言文章受到省市领导批转、30余篇得到市(县)区领导批示批转,供有关企业和部门研究作决策参考。今年广大老专家和老科技工作者正在撰写以“助推江苏高质发展”为主题的建言文章,为江苏省和无锡市高质量发展献智献策。

  三、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精心规划活动内容,引导农业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各展所长,深入农村服务“三农”,为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献智出力。一是智力支撑,创新种养技术。江阴市水产工程师郑金良,带领申港长江三鲜养殖公司团队,攻克鲥鱼、河豚、刀鱼等长江三鲜人工繁殖技术难关,实施“渔稻生态种养殖研究和推广”项目,形成批量生产,为推广水田立体种养,提升亩产经济效益起到了引领辐射作用,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滨湖区老科协高级农艺师刘征伟和茶叶协作组专家一起,推广栽培新技术,采取有益菌群抑制病虫害等技术措施,使有机茶园三年内不打或少打农药,提升茶叶品质,被授予江苏省“三带能手”。二是示范带动,实现共同致富。锡山区老科协农业分会高级农艺师王建,发挥自身技术专长,为无锡新乐和农业科技公司引种大果型矮化樱桃、新品种葡萄等,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并组织专家为10余家果农服务,带动周边果农共同致富。宜兴“草莓之父”、高级农艺师吴士俊,搭建宜兴草莓种植产、供、销“三座金桥”,带领8000多户农民走上致富路。宜兴市老科协工程师刘献礼,联合苏浙皖180余家果梅种植户组成“明珠果梅合作社”,建成盐渍梅加工生产线,实现栽培、加工、收购、营销等环节统一管理,形成了共产、共销、共赢的果梅产业。三是科普惠农,传授农科经验。惠山区老科协“农村科普带头人”“中国好人”赵逸人,连续举办水蜜桃栽培新技术培训班7期,使650余人受训获利,并深入田间地头,向桃农传授高质高产栽培技术,帮助桃农把桃树变成“摇钱树”,为打造阳山蜜桃之乡作出了贡献。江阴市老科协高级农艺师孔维新,长期为恒欣、永春、永恒等八个农场进行服务,创办“科普惠农服务站”,接待来自6个省市、12个地区、22个县和46个乡的学习参观,向他们普及紫薯、紫土豆及长寿菜等新品种种植技术,荣获“江苏十佳科普志愿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