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挥作用

你的位置: 首页-发挥作用

江苏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主要事迹展示(二)

发布时间:2019-12-31    浏览量: 次    来源:

在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江苏有5个先进集体、15位老同志受到表彰。先进集体代表扬州市老同志沈广国、先进个人代表苏州市老同志宣炳龙、连云港市老同志许桂林参加大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什么感人事迹和精神?来看他们的故事——

陆剑杰:理论战线上永不言休

        陆剑杰,男,19351月生,中共党员,南京市委党校退休哲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退休后曾任金陵老年大学副校长、中国老年协会副会长兼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19891995年间,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一系列重要成果,出版《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分析》一书,奠定了其终身学术地位。2006年荣获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南京首届十大文化名人”称号;2017年被评为南京市首届“最美老干部”并受到表彰。

       退休后,陆教授坚持学习、锐意进取,15年间连续完成4个国家课题和一个省重点课题。他代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参与全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制定,把“实施老年教育现代化”写入《规划》的指导思想,有效推进全国老年教育学科体系和理论研究创新发展。陆教授积极推动南京市老年教育的发展。南京市老年教育规模从2002年时不到1万人发展到2017年的28万人,参与率则从1%上升到20%

        王冠英:老骥伏枥志千里  退而不休愈担当

        无锡市滨湖区荣巷街道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王冠英19岁就远赴新疆支边,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事了20多年教育工作,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劳动模范。退休后,王冠英坚守党支部书记岗位16年,带领支部先后被评为省、市、区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她本人也被评为省、市先进离退休干部和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平时,王冠英总是随身带着4本小本子,分门别类记载着支部各项工作和老同志反映的问题。谁家有什么情况,谁最近身体不好,她都是“一本清”。心装“老一辈”,更惦记“小一辈”。在王冠英带动组织下,16名老干部牵手结对25名大学生村官。他们还与贫困学生结对,捐资助学,十多年来,支部累计捐款达13余万元,点亮贫困学子“求学梦”。

        李鸿民:余热永燃夕阳更红

        李鸿民,88岁,离休干部,曾任徐州市政协副主席。离休25年来,他保持共产党员本色,关心支持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参政议政,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是徐州市离退休干部的优秀代表,2018年底被徐州市委老干部局评为“最美老干部”。

        丰县小李寨村因为没有公路,学生上学、农副产品运输十分不便,他主动协调市县交通部门,终于获得上级拨款16万元。他常年致力于家乡文化教育事业,动员旅台同乡捐资十余万元,建立黄楼中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作为侵华日军大王楼村大屠杀的亲历者,他对健在的幸存者逐一核查取证,查清事实真相,亲自撰文刻碑,立于广场之中,目前该处已经成为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他离休后担任徐州市史志学会会长多年,先后出版了《家世说源》、《徐淮唱和集》等著作,为存史资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用了两年时间,在农村寻查挖掘古碑,多方筹资建立的状元碑园已经被评为省级文物。

        朱海涛:老有所为讲奉献

        朱海涛,1992年从原常州市交通局宣传教育岗位离休,20多年来,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本色,用离休工资、稿费等收入,积极参与资助四川山村贫困孩子求学,捐助慈善基金、缴纳特殊党费。参加常州市苏东坡研究会,任理事等职至今已12 年多,撰写和校阅苏文章数十篇,致力宣传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被常州市信访局聘请为人民建议征集联络员后,他先后提出有关殡葬改革、控制爆竹燃放等5项建议,都得到有效回应。他还积极参加被省、市命名为“示范点”的社区老干部定期学习和“一对一”互助互勉等活动,为社区工作贡献力量。春运期间走访长途汽车站,给返乡的乘客和辛勤工作的客运职工送上新春祝福,至今已坚持27年。先后荣获“江苏省四好离退休党员干部”和“常州市十佳老年道德模范提名奖”。

        郭中良:倾尽家财  十年造林三千亩

        2001年,在三尺讲台上育人半辈子的郭中良,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种树创业。几经波折,郭老的苗圃延伸到泰州、扬州、北京、天津等地,先后建立起十几个面积在100亩以上的苗木基地。16年时间,他手中的林地总面积已超过3400亩,在国内平原绿化领域,尚无人超越,经济价值堪称一个巨大的“绿色银行”。

        郭中良的绿色园林梦不仅为当地老百姓增加收入,更为新农村建设增色添彩。他在王鲍镇建群村种树540多亩,同时带领村民们种苗木。建群村被评上了全国最美乡村。在郭中良的基地里,清一色的老年村民在基地打工,最多的年收入达6万多元,郭中良每年支付村民工资超百万元。

        2017年,郭中良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2018年入选全国三农十大致富榜样事迹,2019年央视7套《致富经》播出他的专题片。

        刘希平:淮安老年教育的开拓者

        刘希平从2015年起担任淮安市老年大学校长。她主持制定了《淮安市老年大学三年发展规划》,将政治立校作为办学根本,把老年大学建设成为传播正能量的校园。通过改进教学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设高质量的教师团队,考虑老年人的学习实际设置课程,满足老同志的不同需求。她还不辞辛劳,对办学条件进行改善和提升,新增教学设备200余件(套),实施淮安市老年大学石塔湖校区升级改造,特别是新建了59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化教学楼,列入市政府201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周仁甫:以仁者之心传承党的精神

        周仁甫,19257月出生,中共党员,响水县原周集中学校长、离休干部、抗战老兵,响水县张集中心社区华余村人。2011年,被盐城市委组织部授予“四好”离休干部称号;2015年,当选为“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2017年,被盐城市文明委评为第五届盐城市道德模范;今年7月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为了教育下一代不忘战争的痛苦,周仁甫同志自费,捐建的“爱军亭”“爱国亭”“好人亭”等多达9处。为留住红色记忆,他多次前往阜宁、响水、连云港市灌云等县的乡镇中小学,义务宣讲革命故事百余场次。离休后,周仁甫生活非常简朴,省吃俭用,但他对教育却格外热心。自2005年捐出第一笔款项后,多年来周仁甫坚持不间断地捐款,助学、济困,援助汶川、玉树、鲁甸、阜宁等灾区,至今共捐出3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