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7-20 浏览量: 次 来源:
最近,在丰县凤城街道果园村,由凤城街道关工委包挂的联系点——丰县风雨金蝉养殖基地热闹非凡,每天傍晚,工人在基地内的柳树、榆树和皂角树林,用手电捡拾树下的蝉猴。这些从地下钻出的蝉猴如同“金元宝”,“论斤卖、论个卖,供不应求,高时达一百元一斤,低时也要七十元一斤,现在每晚能收入3万元。”基地负责人张丰光欣喜地告诉我们。
“这一切都要感谢凤城街道的老干部‘服务团’,老专家送来的养蝉技术,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每亩地仅蝉猴收益就有1万余元,另外还有卵枝条、榆钱等额外收入。 ”
张丰光所说的老干部“服务团”是凤城街道关工委、凤城街道老干部党支部、农业农村局老干部党支部联合组成的的老干部志愿服务分队。
“年轻人有文化,脑子灵,如果经过精心培育,用不了多久,一代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丰县农村这片沃土的生力军。”这是身兼凤城街道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关工委主任、老干部志愿服务分队队长三个职务的83岁老干部刘文华老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近年来,丰县充分动员老农业专家、老科技工作者、老村干部与创业青年挂钩结对,注重选树一批青年农民“创业之星”、建立一批“创业示范基地”,引导更多青年农民投身现代农业大潮,带头致富助推乡村整体增收、长效脱贫。张丰光的风雨金蝉繁殖基地就是其中一个帮扶点。基地成立的4年时间里,老干部志愿者通过进田头聊生产、加微信助发展等方式,交流反馈农业农村新政策、市场信息和金蝉养殖、农业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今,张丰光的风雨金蝉繁殖基地已拥有苗圃柳树、榆钱树、皂角树等林地300亩,走出了一条以农户为依托,城乡市场为导向的“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带动周围乡亲共同走上致富之路。有了张丰光的“典型”引领,丰县1000余户农民利用瘠薄土地,植柳树、榆树、皂角树1万余亩发展蝉猴繁殖,村民致富路越走越宽。
谈起基地今后的发展,张丰光信心百倍,他说有老干部“服务团”的面对面、手把手地开展技术指导、判断市场、精准“把脉”和扶植,有信心把他的风雨金蝉养殖基地打造成苏鲁豫皖地区最强乃至全国最大的蝉猴繁殖基地。
“参与乡村振兴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不能因为年纪大了,退休了,就退出这场脱贫攻坚战役,有多少光,就发多少热,希望我们发出的光和热散发给更多需要的人。”刘文华老人道出了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心声。
在丰县,像刘文华这样在科技扶贫路上发挥余热助力脱贫攻坚的老干部还有很多,党中央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后,他们不仅仅是脱贫攻坚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他们走进林间地头,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谱写了一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扶贫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