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11 浏览量: 次 来源:
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人民检察院“老检察”志愿服务队立足检察职能,探索和完善青少年普法工作的新途径、新机制,多角度、多层面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一是开展普法活动,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关爱和呵护未成年人,把他们培养成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老党员们通过走访调研,最终确定了以校园为重点开展“蓝天校园工程”普法活动,从源头上开展预防,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片蓝天。他们亲手撰写普法讲稿,深入乡村学校,开展以案说法10余次,为青少年上法制课10余次,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爱戴。“蓝天校园工程”先后被共青团江苏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被省妇联评为“巾帼文明岗”,被省检察院评为“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十佳创新事例奖”,被省综治委表彰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集体”和“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创建工作先进集体”。“蓝天校园工程”子项目“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组”被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表扬。
二是延伸检察触角,彰显法律人文情怀。认真执行“教育、感化、挽救”六字方针,多举措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老检察”志愿服务队6名老同志以身作则,负责起了2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的一对一帮教工作。这6名老党员每月与帮教对象面对面谈一次话,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宣传;每半个月通一次电话,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状况。通过这种方式教育涉罪未成年人,让他们遵守法律、勤奋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是积极沟通联络,对口定点资助。2019年省政法系统关工委申泰岳副主任率领省政法系统关工委老同志一行来到淮安区检察院调研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调研过程中,“老检察”志愿服务队的老干部们与申岳泰副主任多次沟通,最终就资助款额、资助学校、资助时间等事宜达成共识,确定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每年拿出1.2万元,对留守儿童多、经济条件落后的淮安区苏嘴镇中心小学20名学生每人资助600元,资助年限为三年,同时,每年还将开展一次资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