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1-05 浏览量: 次 来源: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省地方金融管理局)
今年以来,海安市委老干部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老干部局“银发生辉”工程实施方案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部署要求,及时组建老干部“银发生辉”红枫志愿服务大队,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聚心聚力做好“银发农医”志愿服务项目,切实将红枫志愿服务打造成为银发生辉的“加油站”、文明实践的“先锋站”。
厚植组织优势,建强队伍老有为。坚持党建引领,注重整合资源,标准化推进项目实施。“银发农医”项目启动以来,共吸纳老干部志愿者376人,开展活动26场次。巧妙融合片区范围内所有“老字号”组织的力量,成立15支“银发农医”小分队,由各区镇、街道老干部党支部书记担任分队长,以“共享资源+精准发力”的方式,常态化实施“银发农医”项目。大队预算专项经费打造集学习研讨、活动策划、心得交流、新媒体学习等功能于一体的“银发农医”项目阵地,定制志愿者队旗、服装标识,保障志愿活动有序开展。推进项目规范化建设,形成从人员招募到注册登记、纪录认证、激励保障等流程的“工作链”,项目各分队每季度研究一次志愿服务工作,同时将开展情况向志愿服务大队临时党支部进行登记备案,确保党的领导覆盖老干部志愿服务工作全方面。
凸显项目优势,精准服务大作为。“银发农医”项目的志愿者们都具有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蚕桑技术指导、蔬菜设施栽培、渔业生产指导等农技工作的经历,大队充分发挥老干部的特长,开办“讲堂接诊”,以“轻骑兵”的形式,在离退休干部党员之家、村(居)党群服务中心、田间地头等开设“农技讲堂”,按照农时开设课程,对广大农户进行种养技术培训,面对面对群众答疑解惑。项目实施以来,发放农业科技小报近2万份,接受农技咨询1500多人次,1.2万农户受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志愿者们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分组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指导农民科学开展春耕备耕、田间管理,指导农户进行庄稼治虫防治。“银发农医”还与曲塘镇、大公镇等区镇的400多户种养大户实现“点对点”对接,担任“家庭医生”,常态化提供服务,为种养大户解决难题137个,共计促进增收50余万元。
发挥品牌优势,融合共建善作为。注重在实践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拓宽服务活动路径,组织志愿者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在各区镇、街道党组织的“牵线搭桥”下,“银发农医”与青年志愿者、“百灵鸟”宣讲团等志愿组织实现对接,以优势互补的方式开展活动。疫情期间,“银发农医”在青年志愿者的协助下,开设线上“农技课堂”,线上组织培训26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坚持组织发动和典型引领相结合,利用局网站、《心系桑榆》微信公众号定期宣传“银发农医”先进典型,并把项目实施情况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引导老同志以先进为标杆,大力营造“红枫燃情、爱满海陵”的浓厚氛围,让志愿服务成为每名老干部的心中向往,让红枫之树永葆活力。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海安市红枫志愿服务大队“银发农医”志愿者将再接再厉,克难奋进,大力弘扬老干部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崇高精神,以实际行动传播志愿文明,弘扬志愿精神,充分彰显“银发力量”,做广大农民啧啧称赞的增收致富“智多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