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 次 来源:
南通市海门区乡村振兴团(老科协农业分会)现有会员62人,都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为47人,享受国务院特贴的2人,中共党员46人。近年来,农业分会遵照“服务三农,永恒追求”的宗旨,组织会员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挥专业优势,依托组织平台,助力海门现代农业的发展,努力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搭台助“农”。帮助园区(基地)、企业制订规划(方案)。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先后为当地农业园区(基地)、企业制订发展规划(方案)8个,申报农业项目12项,得到各级财政扶持5000多万元。编写农业科普资料。在“十三五”期间组织老农业科技人员编写乡土教材16份,并制作了PPT多媒体,到30多个乡镇、村进行培训。每次培训做到:对当地基本情况及特色(点)清楚,提出措施比较符合实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而较受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做好农业科技普及和培训。先后制作了“从小热爱农业科技,长大建设祖国四化”“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讲座”“走近张謇--中国垦牧第一滩”3个专题,到有关学校、社区、机关进行专题宣讲,其中2个专题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对全区241个行政村和学校统一播放,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反响。五年来,分会举办了“京海杯”“科技兴农”征文活动,有20多位会员撰写了25篇农业科技论文。2016--2017年,组织会员编写了二集“农业实用科普知识百题问答”,印刷了500多册发到基层,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凝心聚力谋“三农”。为让全体会员了解面上情况,更好服务“三农”,每年召开两次全体会员会议,组织全体会员参观现代农业园区(基地),请区农业农村局领导介召全区农业情况。同时,每2个月举办一次全体理事及小组长活动,到有关农业园区了解情况,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每年,为年满80岁的老农业科技工作者举办生日活动,邀请他们原单位同事一起座谈,共同参观农业景观景点,增强为“三农”发展再作贡献的信心。
聚智助“农”。积极撰写调研报告和建言献策。在“十三五”期间共撰写调研报告和建言献策72篇,在“江苏农村经济”“江苏老科协”“创业就业”“科技之窗”等刊物上发表24篇次,其中1篇获江苏省老科协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优秀征文奖,3篇获南通老科协建言献策一等奖,5篇获海门区“我为海门经济发展献一计金点子”一等奖。2020年2月,撰写的“新冠肺炎后疫情时期”农业生产(种植业)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及“新冠肺炎后疫情时期”畜牧业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建议)二文,被南通市委沈雷副书记和南通市赵闻斌副市长批示,该文获“海门区建言献策特等奖”。2020年10月,有11位农业分会会员对制订“十四五农业规划”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建议,区委毛炜峰副书记在这一建议上作了重要批示。
汇力助“农”。帮助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推广适用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近5年来,农业分会帮助指导区有关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其中5个成为江苏省老科协科技示范基地,6个成为南通市老科协科技示范基地。2018年底,分会帮助2位驻村第一书记新建了2个“特色瓜蔬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助力推荐瑞丰村基地生产的甜瓜参加了江苏省第二届优质西(甜)瓜评比,获甜瓜组“瓜王”荣誉。同时,通过微信、网络帮助基地销售青玉米、西(甜)瓜3万多斤。还先后帮助5个第一书记所在村发展特色瓜(果)蔬1060亩,新建钢架连栋大棚82亩(其中50亩规划在建),钢架单体大棚80亩。在2020年春“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生产”中,通过微信网络,帮助基地调配农膜等农用物资,解决复工生产中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