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挥作用

你的位置: 首页-发挥作用

泰州市姜堰区青少年教育讲师团五种方法提升宣讲质量

发布时间:2021-03-12    浏览量: 次    来源:

泰州市姜堰区青少年教育讲师团以“培育时代新人”为己任,采取五种方法,提升宣讲质量。十多年来,一批“五老”志愿者常年奔波在青少年思想教育第一线,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泰州市关工委主任万门祖来姜堰调研关工委工作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勤奋好学常“充电”。讲师团全体同志始终把学习当作第一任务,注重学习、注重积累、注重研究。区关工委原副主任钱林为备好宣讲课,常戴着老花眼镜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天,认真查阅资料,虚心向年轻人讨教。70多岁还学会了课件制作,多次深入学校和社区宣讲,每次宣讲结束时虚心征求意见,及时调整改进,宣讲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精益求精把课备。讲师们把备课当作宣讲的“头道工序”,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姜堰中学高级教师宋玉生多年从事青少年教育宣讲工作,经验丰富。面对“新生代”,他不用“老一套”,而是探索“新方法”,注重与青少年沟通,了解他们内心动态,结合疫情形势,结合新人新事,与同学们畅谈《我们都是中华追梦人》,每次宣讲都很有吸引力,非常感染人。为讲好《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时代新人》这一课,区关工委原副主任洪惟泰备课时翻阅大量资料,认真构思,三易其稿,宣讲深入浅出,让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有收获。他的宣讲融理于事,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受到梁徐、张甸、溱潼等学校师生好评。

不辞劳苦乐宣讲。宣讲工作既光荣,也辛苦。备课前,要认真思考,谋篇布局;还要展开调研、查阅资料;要自己写稿,反复修改,还要收集图片,制作课件。宣讲时,去城区学校要“骑单车”,去乡镇学校要“等公交”。讲师们从不言苦,乐在其中。区委610办公室原副主任吴其林多次骑车到城区学校宣讲“学法守法记在心,争做时代好少年”,勉励学生增强法制道德观念,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长大做好公民;大伦镇原副乡长胡宏根曾被表彰为“全国优秀派出所长”,如今80多岁了还热心青少年教育工作,常与大学生村官谈学习、谈工作、谈体会,常骑着“老凤凰”奔走在镇村,应邀为在校学生宣讲。

开拓创新重实践。讲师团创新举措,积极探索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新途径。为发挥家长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区关工委原副主任钱林走进锦都社区、俞垛镇姜茅村,为学生家长作专题讲座,阐述家风家教的意义;为把爱党爱国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区关工委副秘书长、宣讲团副团长田杰才走进溱潼、兴泰等学校,作“爱党爱国爱人民,立志修行练本领”主题宣讲,让学生们受到了理想前途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他还利用区委离退休干部“流动党校”下基层宣讲的机会,与老同志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鼓励老同志发挥优势,发挥余热,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

忘我工作讲奉献。为做好青少年教育宣讲工作,老同志们甘做“老黄牛”。省心理学学会会员、原姜堰四中副校长李万华,虽年近八旬仍有请必到,先后赴溱潼、沈高、张沐、官庄等学校宣讲,分析孩子网瘾的原因,向家长介绍戒除孩子网瘾的正确做法;蒋垛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苏维埃纪念馆馆长钱鸿江以纪念馆为阵地为学生宣讲红色故事;沈高镇关工委副主任骆宏才15年来帮助困境青少年,多次被镇、区、市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志愿者”“十佳新乡贤”,他主动担起本镇28名青年后备干部的“指导老师”,释疑解惑,及时指导,助推后备干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