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挥作用

你的位置: 首页-发挥作用

南通市海门区“银发力量”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1-11-10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海门区委老干部局

今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积极响应“两在两同”建新功号召,持续推进“银耀东洲”工程,积极引导全区广大离退休干部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专业特长,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法治乡村建设和社区建设贡献了“银发”力量。

“网格治理”筑强法治乡村红色堡垒。常乐镇老党员、老干部借助最近创新建立的“宅上党小组”,依托“村级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五位一体的组织体系,提档升级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了覆盖全镇89个网格的100个党建“小场心”。依托“小场心”,网格内老党员、老干部零距离深入基层传党情、查民意、调纠纷、办实事。玉竹村老党员、退休老书记张鼎康,作为“党建小场心”管理员,他发挥自身专长,负责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民间纠纷调解。近期村工业园区征地拆迁,涉及到经济补偿、安置等一系列事务,一旦处理不好容易引发矛盾,张鼎康充分借力党建小场心阵地作用,及时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将矛盾遏制在摇篮之中,为常乐镇的工业经济发展,贡献了“场心”之力。

“站点服务”拓展法治乡村建设新模式。“杨大姐工作站”成立于2017年,主要依托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全镇重大矛盾纠纷。2015年,杨立娟从常乐镇人大主席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充分发挥自身专长,利用多年政法工作经验,通过跟老百姓“说句心里话” “调解+志愿服务”“调解+心理咨询”“调解+法律顾问”等模式,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化解矛盾纠纷。如今,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杨大姐工作站”成员已经发展至12支队伍近50人,覆盖至常胜、中南等12个村居,成为常乐镇群众自治的金字招牌。

“C位担当”提升法治乡村社会治理效能。积极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发挥经验优势和专业特长,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扮演好政策宣传、社情收集、矛盾调解、民主议事、综合治理等角色。利用自身掌握的法律知识,参与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决议、民主议事,参与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提出有法可依的建设性建议。依托“宅上党小组”,深入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急难盼愁的问题。广大老干部充实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力量,有效激活了基层社会工作的“神经末梢”,已经成为海门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