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2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海门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老科协乡村振兴分队的老同志们以“银发‘科特派’赋能‘三农’兴”老干部志愿服务创新项目为牵引,与23位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共建美丽乡村,赋能“三农”工作,为乡村振兴提质工作发挥余热。
聚“银力”搭建“助三农”平台。聚焦“党建联盟”效应,振兴乡村组织。与7个驻村第一书记所在村党组织结成“党建联盟”,利用主题党日活动等契机,深化“五微”行动,即月月一堂微党课、推送微典型、讲好微故事、组织微行动、交流微感悟。同时,帮助常乐镇官公河村、余东镇新富村等5个村规划和布展村史馆、红色驿站、农村文化馆等。聚焦规划方案,绘好振兴蓝图。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精准规划,先后帮助指导悦来镇保卫村、正余镇三合村等8个驻村第一书记所在村制订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方案、林下高效生态种养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聚焦“七个方面”促进结对村的农业产业由“单一式”向“立体式”发展,增加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聚焦基地建设,培育品牌亮点。先后创建4个“老专家+结对村+企业”党建联盟创业基地,利用银发“科特派”专业资源、驻村第一书记原单位支持、龙头企业带动等各方优势,打好“组合拳”,实现区域资源互联互通,形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合力。先后为各基地引进西(甜)瓜、鲜食桃等5个优质良种、新品种,产业振兴项目4个,为基地争取到政府扶持资金近500万元。
汇“银智”培育“新三农”队伍。提升驻村第一书记履职能力。精准选派209名银发“科特派”、15个驻村工作队伍,投入乡村振兴一线。联合区委组织部,召开与驻村第一书记结对共助乡村振兴现场交流会1次,组织参观3个新建基地及1个老科协科技示范基地,助力驻村第一书记获取帮助支持、更好更快成长。培养专业人才。推广“电商+技术”模式,举办新型职业农民等农业科技培训2次,专题讲座2次,助力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860余人次,加快形成230名“新农人”群体,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提高农民素质。多位农业老专家组成讲师团深入农村、企业举办科普知识讲座。黄颂禹等老专家在常乐、悦来、正余、余东等乡镇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老专家们多次往返正余镇三合村特色桃园高效种养基地,现场指导农民种植桃树。
凝“银心”拓展“惠三农”渠道。科技帮扶,提供专业贴心服务。帮助5个村新发展特色瓜(果)蔬320亩、特色桃园70亩,向驻村第一书记赠送800余只京海黄鸡苗鸡;协助驻村第一书记利用微信、网络带货等方式销售青玉米、西(甜)瓜等农产品1万多公斤,帮助4个村500余户农户打通销售在“最后一公里”。健康扶贫,提高村民生活质量。采取“老科协医务老专家+驻村第一书记+因病致贫农民”的模式,开展健康扶贫。老医疗专家多次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为他们体检和治疗,开处方并赠送药品。今年,老专家共为7个村的637位“三老”对象提供医疗帮助,并在9个村举办健康知识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