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9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海门区委老干部局
今年以来,在海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门老科协乡村振兴分队在助力抓好“加强种业建设,确保粮食安全”重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银龄助企行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贡献东洲银晖力量。
聚焦三农聚能,打造银晖助农“科特派”。献智“金点子”。学习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重点围绕粮食、耕地、种业等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海门实际提出贯彻落实的9项具体措施,在定点联系的7个镇(村)及2个部门进行专题学习解读。做实种业调研。组织银发“科特派”进行专题调研,撰写了22篇高质量调研报告(种植业14篇,养殖业8篇),有关调研文章得到了区委领导及业务部门的批示和重视,在相关学术报刊了发表了3篇,并分发到相关部门及区镇。加强种业保护。年初组织老专家对农科所、种羊场进行了保护种业专项现场参观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向区政府撰写了建议,引起了区主要领导的重视,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多次前往两地考察,下拨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为海门种业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努力。指导兴旺猪场、海门种羊场、京海公司分别搞好沙乌头猪、海门山羊、京海黄鸡的保种及扩繁。建设高标准农田。指导帮助双乐村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特色粮食加工项目“特色粮食加工车间”,已在8月底基本完成,今年水稻收获可以投入生产,实现当年建设,当年受益。
聚焦数字赋能,绘好银晖助农“群英像”。“云端啄木鸟”助农。今年三月,正值桃树田间管理关键时期,桃园生产基地亟需农技人员下田指导,老科协农技专家克服疫情不利影响,通过视频了解情况并提出3条措施,圆满解决问题。今年来,乡村振兴分队借助“云课堂”,与5个联系点位的驻村第一书记做好“云上”沟通,采用多媒体对基地园区进行技术指导,为这5个园区(基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技术支持。“云端课堂”辅导。疫情期间,针对不同对象编写科普材料并制作PPT进行科普知识普及。在农业农村局组织下,通过视频开展专题讲座,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60多人次,通过建立起来的微信群,对29个种养大户、16家家庭农场主进行季节性农事指导,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移动诊所”看病。组织老医务工作者送医送药下乡,先后到6个村,为250多位农村患有疾病的病人进行了免费治疗,并对30多位贫困农户赠送了药品,为提高群众健康生活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聚焦助企蓄能,汇聚银晖助企“银动能”。发挥专长惠企。建立了2个驻企创新工作站,汇集了近30名来自工业、农业、税务、财务、法律及老企业家协会等专业领域的志愿者,全流程、全方位提供公益服务,与15家工业农业企业建立了联系,并开展了结对帮扶工作。今年来,累计服务企业70余次,帮助企业对接银行提供贷款2500多万元,帮助立项2项,获得上级财政扶持400多万元。协调解决问题60余个,其中为1家工业企业跟踪服务一年,协助完成上市辅导。有3家农业企业被江苏省老科协授于“科技创新示范园”,2家农业企业被南通市老科协授于“科技创新服务示范基地”。建言献策助企。助企分会老同志们常态化开展“走基层、看变化、促发展”调研活动,收集助企发展建议50余条,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专题活动扶企。汇聚银晖人才,开展“抱团”行动,搭建供需双向对接平台,在奋进新时代中彰显银晖作为。今年,海门区启动“银发生辉银龄银领”老干部“助企纾困解难”活动,签订《银晖助企结对帮扶协议书》,利用助企工作站20余名老专家的丰富经验和专业技术,开展了一系列化工、仪器仪表等专家入企培训、技术咨询活动,为推进企地融合发展贡献银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