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0 浏览量: 次 来源:启东市委老干部局
立春刚过,春寒料峭,启东市惠萍镇羚美家庭农场的塑料大棚内暖意融融,绿油油的早青蚕豆已进入采摘、销售旺季。“蚕豆经过‘春化’,实现早熟青收,售价涨了七八倍,甚至更高。”羚美家庭农场主陆羚美指着眼前30亩连片蚕豆大棚欣喜地介绍,而这都要归功于启东老农技专家的指导,“当初,老农技专家讲解蚕豆‘春化’可早熟数月、增收数倍,不少人耳听为虚,不肯尝试,但我坚信科技的力量,虽然在试种中也曾遇到多个难题,但老专家们手把手地驻地指导,让我少走不少弯路,也让我有了干下去的底气。”2022年早春,陆羚美在26亩“春化”早熟青蚕豆大棚收获豆荚5.3万斤,产值33万元,净收入21万元。如今,羚美家庭农场的青蚕豆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棚半亩,拓展至今年的48棚30亩。
蚕豆,是启东市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一熟蚕豆一熟麦,种到胡子雪雪白”,就是流传于启东的一句谚语,老一代启东人的记忆中都有那又脆又香的炒蚕豆。但是,在粮食作物中,蚕豆的产量却是最低的,正常年份亩产量不足百斤,与稻谷、玉米的产量相比,差距甚大,经济效益不高。针对这一不足,启东市高级农艺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蚕豆专家李锦文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从事蚕豆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五十多年持之以恒,终育成蚕豆新品种11个,其中“启豆5号”变“干收”为“青收”,变粮食为蔬菜,成为国内第一个绿皮、大粒、优质鲜食蚕豆。李老退休后,依然把“蚕豆选种”当成自己的使命,随后研发成功的“启豆7-11号”“启豆9号”“启豆11号”等鲜食蚕豆品种,具有荚长、粒大、性糯等特点,蜚声长三角地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钻研、试培,蚕豆青荚产量突飞猛进,亩产达到了1500公斤以上,亩产收益达3500元以上,使蚕豆这个古老品种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启豆”系列蚕豆新品,多次获得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科技成果奖,“启东青蚕豆”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启东绿皮蚕豆”被认定为“江苏省地理标志农产品”。
从2016年起,以李锦文等5位高级农艺师为骨干的老农技专家,组成科技服务小组,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制度化、项目化实施“启豆科技扶贫工程”,采用“启豆”系列优质高产鲜食蚕豆品种及其配套科学种植模式,对本市贫困农户进行了连续5年的推广,共无偿发放优质鲜食蚕豆良种4000多公斤,开展蚕豆裁培技术讲座50多次,发放“启豆”系列蚕豆品种说明书、栽培模式及方法、操作技术手册等技术资料1万多份,开展现场咨询服务和电话咨询服务700余次,及时为种植户解决蚕豆生产中的难题。通过无偿供种和自繁辐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播种面积累计6万亩,亩收益平均增收3000余元,累计增加经济效益超1.8亿元,全市直接和间接受益的农户达2.5万户,为全市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毕生只为一粒豆”的李老走了,但他的“启豆”发展地却更加蓬勃。项觉生、施炳南等老农技专家接过了李老的接力棒,将“启豆科技扶贫工程”升级为“启豆产业化科技服务工程”,对项目的实施内容做出了优化调整,帮扶对象由过去的以贫困户为主改为以种植大户为主,先后扶持了祖平家庭农场、称心农业合作社、多吃点农地股份专业社等种植大户100多家,推动启东市鲜食蚕豆产业走上规模化发展轨道。同时针对蚕豆种源退化问题,老农技专家大力实施蚕豆品种提纯复壮工程,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确保鲜食蚕豆可持续化发展。为错开鲜食蚕豆的播种期、收获期,实现分期分批上市,从而延长供应周期和市场价格,老农技专家把设施栽培技术引入蚕豆产业,开展了鲜食蚕豆春化种植、大棚种植、小工棚种植和地膜种植等多种栽培模式的研究。不仅如此,老农技们还携手企业研发了鲜食蚕豆冷冻保鲜技术,参与建立了产业服务平台,并在绿皮蚕豆系列商标推广方面做着巨大贡献。
2022年7月,12万字的《启东蚕豆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模式创新》专著正式发行,这是李老操劳一生留下的科研成果,以施炳南为首的老农技专家们花了近2年的时间对其进行汇总、整理、编纂、出版。专著的问世为李老画上了完美的人生句点,启东银发农技专家们将带着他的遗愿,开启绿皮蚕豆新的发展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