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14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通州区委老干部局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是“枫桥经验”的精髓。今年以来,南通市通州区以“江海银发先锋驿站”为载体,通过构建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有效机制,辐射打造“金夕”解纷品牌,为社会大局稳定构筑“第一道”防线。
我多跑一点,群众就少走一些
“感谢老支书在‘讨薪路’上给我们的帮助,要是没有殷支书,我们也没有那么足的底气。”近日,在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调委会上,来自通运桥村63岁的村民江阿姨代表20位工友给老支书殷锦忠送来了锦旗。
事情的缘由还在几年前,江阿姨他们做了大半年的道路绿化养护,没想到无良老板一直拖着工资不付。在日常走访中,老殷了解到这个情况,主动当起了江阿姨他们“讨薪路”上的守护人。从申请援助律师,到收集固定考勤证据,再到清算每一笔劳务费,直至最终的民事裁定,老殷全程参与,最后忙活了一个多礼拜,才把钱要了回来。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多跑一点,群众就少走一些”。
而像老殷这样的“金夕”调解员,全区14个镇(街)已实现全覆盖。通过选聘有实践经验、有时间、有意愿且威望高、公信力强的老同志进驻各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打造形成了“朱大姐调解工作室”“夕红调解室”等一批群众身边的“金夕”解纷品牌。
矛盾不上交,门口纠纷门口化
胡新成是兴东街道陆扶桥村的退休干部。兴东街道“江海银发先锋驿站”调解志愿者、陆扶桥村“银发网格长助理”是他的双重身份。“矛盾不上交,门口纠纷门口化!”则是他的口头禅。
农村土地界址纠纷是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村民张某和李某两家土地相邻,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边界模糊,两家经常是“寸土必争、互不相让”。最近又因为这事情,两家再起了争执。
老胡了解到情况之后,和村干部多次现场勘查界址现状,查阅土地使用权证明和历史协议等。最终在档案资料里找到了有关的证据。随后,老胡不是简单地在地上划杠子。他从法律法规、村规民约、邻里和谐等多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双方同意将土地边界重新划定,这起延续了十多年的历史界址纠纷也得到妥善化解。
把离退休干部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州在226个村(社区)全面推广“夕阳红党支部+银发网格长助理”模式,以“网格化党建”的方式,不断把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做到“事在网中办,难在网中解”。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如今,620余名“银发网格长助理”活跃在田间地头、在街头巷尾、在商圈楼宇……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我们就要冲在第一线
基层稳,则天下安。而基层治理,源头预防才是治本之策。
十二月的通州,天气格外寒冷,但金沙街道人民公园广场却人头攒动,好不热闹。“网上购物要当心,过度低价别动心;空降大奖有问题,兑现要钱不合理……”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聚拢在一起,或演着二人转,或说着三句半,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周边群众进行“防诈”主题宣讲。
这群老同志是街道“古沙银发宣讲团”的成员。退休前,他们的身份是机关干部,是学校教师,是法院法官……退休后闲不下来的他们发挥起了专业所长,利用自身所学开展起了法治宣传。
“除了在广场上进行宣讲,我们还到超市、小区里面,对群众进行点对点的答疑解惑。”65岁的陈玉珍是宣讲团的发起人之一。谈起宣讲团的成立,她激动万分,“只要党和政府有需要,我们就要冲在第一线!”
现在,“古沙银发宣讲团”也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今天的12人。他们进企业、走社区、到校园、跑农村,全年累计开展各类法治宣讲48场,惠及群众2000多人次。“古沙银发宣讲团”也成为了通州基层治理的一张响亮名片。
莫道世间桑榆晚,金夕“枫”景别样红。曾经的“迷彩绿”“税务蓝”“天使白”,如今汇聚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金夕红”。下阶段,通州也将通过打造企业调委会、乡贤调解室等行业性阵地,推动银发力量在专业性调解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强化基层治理“金夕”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