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挥作用

你的位置: 首页-发挥作用

南通:援青支教激活民族教育发展“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24-02-27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南通市根据市政府对口支援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教育之乡”的优质资源,选派退休教师前往青海贵德开展教育援助工作,为当地教育管理规范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带去南通经验,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盘活存量资源,促进优质教育“高位嫁接”

深挖内部潜力,盘活各类资源,推动支教工作快速对接。一是盘活人才资源。协调市教育局职能处室,深入全市中小学校摸底调查、发布倡议,动员近5年内退休、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老教师参加支教。利用召开形势通报会、举办荣退仪式、组织学习培训的机会,让老干部、老教师现身说法,持续加大对优质人才队伍的拓展。在简历初审、政治复审后,初步筛选10名老教师进入援青人才队伍储备库。二是盘活政策资源。协调市发改委、教育局、南通援建贵德办公室、贵德县委老干部局与县教育局等部门,从人才引进、优化服务等方面,建立完善老教师生活补贴、关爱服务等专项政策支持体系,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盘活教育资源。对接贵德县教育局,详细了解当地基础教育现状和瓶颈环节,重点掌握各门学科的教师缺口情况和具体教学情况,确保选派老教师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匹配度。协助市教育局开放部分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等共享渠道,为当地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争取南通援贵指挥部调拨专项资金,为老教师所在学校添置必要教学设施。

用活人才优势,打造东西协作“活力引擎”

始终把发挥老教师所长作为主攻方向,多措并举参与教学工作,帮助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一是讲课评课。组织老教师到班级听课、上课,通过点评分析和示范研讨,帮助当地老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钱爱铭老师采用全英文教学,课堂上对学生的点拨、知识点的掌握都游刃有余,营造出最佳的学习氛围。洪伟老师把物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结合生活例子来体会、亲自动手做实践,让学生受益匪浅。吴政峰老师对语文文本的深入解读、对知识点的把握、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让学生耳目一新、豁然开朗。二是教学教研。老教师们通过集体备课、科组教研,深度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中,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手段和教学艺术。同时,结合听课、走访、座谈等形式的调研,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透彻理解的现状,积极建言献策,帮助学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传经传道。组织老教师在贵德县物理名师教研活动中作专题讲座、传授经验。老教师对年轻老师通过公开课、结对子等形式开展“传、帮、带”。他们倾尽全力、倾囊相授,指导年轻老师上汇报课或交流课,不仅给出详尽的建议,还通过多次磨课加以改进。为同校的“莫文隋”支教研究生传经验、传方法,悉心指导他们备课、授课。针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情况,主动争取学校支持,设立知心爷爷工作室,为孩子们纾困解惑,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做活服务文章,夯实支教工作“良田沃土”

坚持关心爱护、安全第一,为老教师提供全方位保障,推进支教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议事协调机制。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定期听取工作汇报,视情召开市教育局、发改委和南通市援青办、贵德县教育局参与的视频会议,根据受援学校教育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研究制定支教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和老师职责,确保老师更快地融入学校教学工作。二是双向沟通服务机制。在充分了解贵德地区海拔、气候的基础上,组织老教师高海拔地区专项体检,邀请有援青经验的校长和医生作提示讲座,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支教环境。联系南通援贵医生建立生活保障群,就近安排双方住宿,解决其离家千里、远赴高原的后顾之忧。对接贵德老干部局,落实日常生活服务,为他们的安全再添保障。三是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局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工作调研、关心激励等支教工作。协调贵德以政府常务会议的形式落实支教老师差旅费等费用。协调贵德县教育局和受援学校,为支教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确保他们安心工作、舒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