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2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海门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及省、市实施意见和方案精神,以“三聚”促“三新”着力打造作用发挥新模式,将老干部的优势作用转化为促进海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才聚智,打造“银龄”赋能新引擎
一是扩宽渠道,抓好“引才”着力点。印发《关于报送全区银发人才信息统计表的通知》,发动区镇部门力量,实行“拉网式摸排”,挖掘遴选政治素质好、关心地方发展、有专业特长、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干部登记入库。为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多措并举,健全与组织部、卫健委、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的协同机制,探索银发人才库建设和干部荣誉退休有效衔接,并在全区老干部工作会议、支部书记培训班、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推进会上进行再宣传、再动员。截至目前,已入库银发人才360名。
二是分层分类,把握“用才”关键点。围绕银发人才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分层分类管理,真正实现银发人才价值最大化。根据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农业、党建、法律、管理9大银发人才专业类别,组建9个银发人才团,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服务领域,并举办授旗仪式;根据银发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进行分层分类,建立“高层次银发人才数据库”和“乡土银发人才数据库”,确保既有“银龄菁英”,又有“田间秀才”。
三是蓄势赋能,找准“育才”切入点。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培训、银发人才队伍建设座谈会,助力银发人才更新知识、储备技能,提升队伍素质,确保老专家特长更长、优势更优;召开银发人才座谈会,为银发典型颁发“张謇故里夕阳红 今朝银发更从容”的定制荣誉证书,加大对银发人才库中的优秀党员专家、发挥作用先进个人等的宣传表彰力度,着力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以“老杨工作坊”负责人杨洪兴、“杨大姐工作站”负责人杨立娟等先进典型的生动事例教育人、打动人、鼓舞人,进一步激发广大银发人才增添正能量的政治热情。
服务聚力,激发“银龄”生辉新动能
一是抓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化建设作为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力点,指导各单位、涉老组织围绕创新项目选题参考方向,结合地域和行业优势,以党委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内容为切口,聚集优势资源,组织实施“‘夕阳红’打卡红色‘新地标’”“银发‘科特派’赋能‘三农’兴”“‘邻’听朗读者”等老干部志愿服务创新项目,其中6个项目获市级立项,2个项目在南通市老干部志愿服务创新项目观摩会上推介,“‘银发人才’串起乡村‘粮食链’”获得省、市局领导的高度肯定,探索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
二是抓平台建设。立足海门实际情况,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搭建“一库一团一站”平台(即1个银发人才库、9个银发人才团、19个银发人才工作站),充分发挥老同志在理论宣讲、乡村振兴、助企发展、润苗育才、和谐助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搭建‘一库一团一站’平台 盘活银发人才资源 助力海门高质量发展”获评2023年度全市老干部志愿服务优秀案例。创新项目“打造银发人才工作站 汇聚乡村振兴银动能”获评全区部门改革创新三等奖。指导3所学校创成全市“银发生辉·银龄引领”行动现场教学基地。
三是抓品牌建设。将“探索打造一批具有海门特色的银发人才工作品牌”列入年度全市老干部工作计划。按照“先行试点、因地制宜、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聚焦“活动阵地相对固定、设施设备适当配备、服务团队较为稳定、档案资料妥善保管、工作制度公开公示、志愿服务成效明显”等六项建设标准,积极打造银发人才工作站示范品牌。“老杨工作坊”获评全市首批银发人才工作站。
活动聚心,展现“银龄”先锋新作为
一是助力红色宣传。组织银发人才“理论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用老百姓听得懂、易接受的语言和事例,开展理论宣讲活动65次。依托支部,组织引导百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结合本单位本支部实际,为支部老党员讲专题党课,组织支部党员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开展交流研讨,广泛凝聚思想共识,树牢发展信心。《全面领会“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与强大力量》银发宣讲微讲堂视频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展播。1人被南通市老干部宣讲团特邀为特聘宣讲员。
二是助力基层治理。深入实施“‘五送’助发展,银发当先锋”服务基层专项行动,组织老同志围绕政策、技术、健康、文化、法律等方面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1场次,受益群众达2.6万余人次。海门街道结合网格化治理,组织身体健朗且自愿加入微网格员队伍的退休干部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常乐镇“杨大姐工作站”调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840多起,其中重大矛盾纠纷、复杂疑难矛盾130余起。在“扬雷锋精神·展社工风采”社区邻里节活动中,理想城社区的银发志愿者向社区居民发放安全用电宣传资料,普及家庭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和正确使用电动车等消防知识。
三是助力乡村振兴。以贯彻落实“银发生辉·银龄引领”行动为契机,聚焦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农业专长突出、奉献热情高涨的老农技、“田郎中”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挥洒余晖,带动产业振兴、百姓致富。老促会投入资金571余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9个,扶持6个村发展经济,每村村营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老杨工作坊”助力打造四甲镇乡村振兴产业联盟展销中心,策划“蛙声依旧稻法自然”品牌展销会,打造“四甲好大米看天下”品牌,助力产业创新升级。老科协门诊部深入基层开展义诊和健康卫生知识科普宣传活动,为3000余名村民和30余名大学生村官免费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