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挥作用

你的位置: 首页-发挥作用

南通海安:银发调解共筑邻里和谐

发布时间:2024-03-18    浏览量: 次    来源:海安市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海安市探索成立红枫和谐助稳分队,设立银发调解智囊团,引导带动老干部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开展志愿调解、法制宣传、“以案释法”等活动,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办事处,矛盾不上交,成为基层治理的“好军师”。

一、建好“党心辉映”平台,实现机制保障

抓好调解阵地建设。建立“老娘舅”家事红枫调解工作室,实行轮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红枫志愿者值班。统一红枫标识服装,增强志愿者的归属感、责任感,彰显老干部志愿服务队伍整体形象。强化红枫队伍建设。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按照素质高、热情高、威信高的“三高”标准优先招募懂法律、懂政策、热爱调解工作的老干部充实到队伍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专家授课培训、选派调解骨干外出学习,不断提高红枫志愿者的法治素养及调解技能。广开渠道畅通诉求。通过开通咨询热线、成立微信工作群、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提高老干部调解团在群众中的知晓率,让群众诉求得以及时反映。2023年,累计发放宣传册400余本,宣传单2400余份,现场解答问题600余次。

二、搭好“巧心调解”舞台,实现品牌调解

立体化超前服务。充分发挥老干部距离近、人头熟、情况明的服务优势,发动红枫志愿者走村入户排查矛盾纠纷,通过“老娘舅”家事红枫调解工作室及时介入化解。构建社会矛盾多元联动调解体系,形成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及早发现风险,提出化解预案,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品牌化精心调解。坚持“事在人为、化解有方”的工作理念,创建总结了亲情调解、拉家常调解、说理调解、上门调解等一批叫得响、传得远的调解办法。闭环式落实机制。构建矛盾纠纷调处回访制度,对较复杂、疑难的纠纷开展定期回访,以排查潜在的隐患;对已调结案件当事人进行跟踪回访,督促调解协议的履行,确保做到条条有落实、件件有回音。截至2023年底,志愿服务队协助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0余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30余件,以实际行动为促进邻里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用好“传薪帮带”讲台,实现一招破题

与后备调解员培养相融合。在矛盾调解之余,推动老干部们更多把精力倾注在新一代调解员的培养带动上,通过日常带教、实战演练,积极培育孵化新一代调解力量,壮大调解志愿者队伍,打造矛盾纠纷调解“加速器”。与法律服务相融合。发挥老干部资源优势,与司法、住建、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有效对接,为群众高效解决住房建设、公共设施、消费维权等问题,组织引导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调解,提高调解工作法治化水平。与普法宣传相融合。在矛盾化解中开展法治教育,进行《宪法》《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等普法宣传,为居民宣传法律政策、解难释疑。借助帮带制支撑深化调解工作,实现一招破题、满盘皆活,年年实现“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