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29 浏览量: 次 来源:东海县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东海县充分发挥老党员、老法官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在社区设立“银耀天平”老党员工作室,引导老党员在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贡献银龄力量。
工作室最初由退休法官张恒礼担任调解员,后又邀请柴绪刚、沈保清等5名老法官加入。老法官们凭借着在法院从事多年法律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热心为民排忧解难,在退休之后仍发光发热,调解了一系列疑难复杂案件,进一步搭起人民群众与法院之间的沟通桥梁。工作室自成立至今,成功调解案件1200余件,平息多个上诉、上访、缠诉案件,已经成为本地化解矛盾纠纷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用心调解,他们是百姓心中的“和事佬”
张恒礼是一位有着30多年审判执行经验的老法官,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张恒礼总是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放在调解工作的优先位置,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千方百计着力化解。“调解工作与审判执行工作不同,但是每化解一个案件都会让我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亚于当初穿着法袍敲法槌时的那种感觉。”张恒礼深有感触地说,“只要‘用心去理解,用情去感化,用法去规范’,融合‘情理法’,就能找到最佳平衡点。”一次调不成功调两次,两次不成功调三次,办公室调不了他就去老百姓家里,去产生纠纷的现场调解,最后看到双方握手言和,张恒礼感觉自己付出多少心血都值得。正因为心怀热爱,才躬耕不辍,对他们而言,调解工作就是他们所热爱的审判事业的延续。
专业调解,他们是业内公认的“领头雁”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在调解中,如果没有扎实的法律功底,调解工作就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30余年的审判工作经验,使这些特别的调解员调解案件时更细致,也更加专业熟练。从法官到调解员的身份转变,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工作的热爱,更没有改变他们不断充电的学习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调解实务》......调解员们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放着一些常用的法律书籍,用于日常学习和查询。他们还主动参与法院组织的各项调解业务知识培训,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报刊、书籍、新媒体等渠道,多方了解人民调解的优秀做法、经典案例。
接单调解,他们是多元解纷的“派送员”
为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员们积极协调多个社区,先后在振兴社区、和平社区、海陵社区等地建立调解点,加入社区微信群,对接网格员,通过上门接单、现场接单、网络接单等方式进行上门调解、议事调解、多元调解,打通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后一公里”。调解不能和稀泥,要遵循法律的公平正义。因而在调解或者办理相关案件时,他们总是坚持“对得起良心,要办得依法、公正,维护法律尊严”的原则,为矛盾纠纷的化解、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取得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工作室负责人张恒礼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表彰为“‘银耀天平’——江苏退休法官法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