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06 浏览量: 次 来源:淮安市淮安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老科协引导老科技工作者发挥自身优势,奉献社会,努力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擦亮“有为”品牌,为高质量建设周恩来总理故乡贡献银发力量。
擦亮“银发建言献策”品牌,汇智聚力促进经济发展。淮安区老科协组织老科技工作者、老党员发挥余热,为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城市规划等提出多条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工交分会会员董树华2021年7月撰写的《关于尽快恢复原淮安县新安小学(新安会馆)旧址的建议》调研报告,得到时任省委书记娄勤俭的批示和落实,他还深入基层调研撰写了《关于设立淮安老船闸遗址公园的建议》《关于设立民族英雄关天培纪念馆的建议》等8份调研报告,得到市、区领导的认可并采纳落实。住建分会宋林书、邱家钧2022年5月撰写的《关于加强农村建房安全管理的建议和思考》得到时任省委书记吴政隆的批示。
擦亮“银发助力基层治理”品牌,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稳定。打造“总理故乡红、弘扬正能量”志愿服务品牌,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争当党的政策宣传员、楼宇事务处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非遗文化讲解员。成立3个银发人才实践基地,搭建起助力乡村振兴的桥梁纽带,银发人才服务团开展送文化、科普、医疗、教育、普法下乡,把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送到基层群众身边。探索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抓”的模式,近1年多来,50多家共建单位在各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文化养老、健康养老、智慧助老等活动360多场。
擦亮“银发助力乡村振兴”品牌,结对帮带促进产业发展。省劳动模范、高级农技师蒋春轩10余年来退而不休,他怀着对“三农”炙热真诚的感情,常年骑电动车奔走在田间地头、农业生产一线,先后与11个镇街的16个种田大户结对,指导农业种植管理,让种田大户有了技术“靠山”。老科协会员、老党员高毅了解到本村群众、儿童缺少学习活动场地,主动将自己家中230多平方房屋腾出来,设置了电脑室、阅览室、活动室,给村民提供交流农业技术、阅读知识的场地,受到群众的欢迎和赞扬。
擦亮“银发助力精神文明”品牌,文化引领促进新风正气。淮安区老科协积极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群众基础好的优势,组织他们深入基层,专题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参与社区共建、乡村治理和创建文明城市等活动。在青少年理想教育、道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组织开展“培根铸魂育新人”“老少同声颂党恩”等活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