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挥作用

你的位置: 首页-发挥作用

南通海门:“四个聚力”擦亮“银耀东洲”品牌

发布时间:2024-08-08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海门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以“四个聚力”为抓手,深入开展“银发生辉·银龄引领”行动,组织离退休干部在理论宣讲、科技兴农、社会治理、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不断擦亮“银耀东洲”志愿服务品牌。

聚力唱响理论宣讲“好声音”

坚持以“党建+宣讲”为抓手,挖掘招募了一批长期从事党建工作的老干部、参与国家建设发展的老战士、老劳模、老教师等,组建成立银发宣讲团,成员覆盖全区11个区镇(街道)。以“让党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为目标,创新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宣讲团“接单”的形式,结合老干部的工作经历,先后开展讲党史国情、讲初心故事、讲优良家风宣讲等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优化宣讲载体,探索“宣讲+文艺”“宣讲+网络”“宣讲+品牌”等新模式:以“送戏下乡”等文艺活动为载体,创作《党旗更鲜艳》《张謇故里海门人》《声声山歌颂家乡》等乡土文艺宣讲作品42个;依托微信视频号开设《乡土海门》《海门之最》等栏目,播放近百期,让东洲银发“好声音”通过网络“扩音器”传播到“千里之外”;以“郁老师初心课堂”“夕会厅”等老党员工作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宣讲活动,打造“榉树下讲党史”“老书记讲坛”“小巷党课”“银龄史话海门”等品牌。

聚力奏好科技兴农“交响曲”

探索推行“老干部+基地”一对一帮扶模式,20余名老专家下沉到乡村一线担任顾问,在科技兴农方面提出“金点子”,帮助推广运用新型农业技术和设施。指导乐番天家庭农场探索运用“5G+智慧农业”精准种植、农业无人机、农业产业服务等,配备以智能化联栋大棚为主,配套互联网、水培和基质栽培等相关设施设备,实现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助力旺浩家庭农场建成集水肥一体化、自动控水控肥、智能温控等现代化设施设备齐全的数字化农场,实现根据作物生长特点、水肥需求或用户需求智能控制大棚卷膜、智能灌溉等,年产值近200万元,增加农民收入近50万元。组织农业老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生产现场,面对面指导现代新型农机具、种植微生物肥使用技术,提升农民致富本领,已开展农技下乡授课活动46次,覆盖3100余人次。

聚力写实社会治理“大文章”

吸纳有政法、妇女、信访等工作经历的老干部,参与成立劳动争议、婚姻家庭、征地拆迁等专业调解机构,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近年来,海门法院先后成立了“老干部法律服务工作室”“老干部‘银辉’调解工作室”,发挥老同志优势作用,宣讲法律知识,助力调解矛盾纠纷。总工会成立“老邵职工法律服务工作室”,为职工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协调处理劳资纠纷、职工突发性事件等,截至目前已接待职工咨询来电来访217件,协调处理劳资纠纷31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四甲镇选用法院资深退休书记员许仲玉担任驻庭专职调解员,与辖区5名专职调解员共同打造了“许大姐法律明白人调解工作室”。

聚力铺就企业发展“快车道”

搭建“专题调研+专项活动”平台载体,组织引导科技、农业、商务、发改等领域的银发人才服务企业发展,走进产业园区、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成长型企业等,进行政策解读、技术指导、咨询顾问等,帮助企业实现发展突破,推动产业更新升级。成立老科协助企创新工作站,在全区范围内确立了京海集团、维柏思特衬布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为技术创新服务点,实行老专家驻点服务,通过建言献策、定向研发、合力攻关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协助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举行中国老科协“老专家海门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老专家为海门的经济建设、产业转型、企业创新把脉、献策、支招。发改委退休同志发挥专业优势、经验优势,与南通争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结对帮扶,无偿为企业挂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