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6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通州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聚焦“银发人才”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创新实施“三聚”工作法,着力激发人才集聚、保障激励、作用发挥“组合效应”,展现新时代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新风采。
一、组织聚力,激发“银辉”新动能
强化党建引领,聚焦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离退休干部党员群体特点,引导老同志主动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出力。突出“头雁效应”。坚持区、镇、村三级联动,通过实地调研、观摩调度等形式,推动资源、力量下沉一线,打造以银发人才联盟、银发人才工作站、老党员工作室为主体的银发人才“塔式”结构体系,以点带面带动更多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发挥“倍增效应”。坚持发现、孵化、引领“三步走”策略,结合干部荣退“双报到”制度,挖掘一批政治素质高、有一技之长、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同志,作为银发人才工作站、老党员工作室的“新鲜血液”,不断充实银发人才“储蓄池”。凸显“联动效应”。指导涉老社团(协会)和各级“夕阳红”老干部党组织以自主建点、依托建点等方式,探索建立银发人才示范基地和工作联系点。平潮镇老干部党总支5名老同志通过履行“联络员、宣传员、服务员”三大职能,指导四十里村获评全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机制聚能,打造“银领”新引擎
健全银发人才培育长效机制,通过对阵地打造、项目领办、品牌创设等内容进行细化明确,推动银发人才作用发挥常态化、规范化。完善阵地共建机制。坚持“一室多用、实用管用、共建共享”,按照“五有五好”的创建标准,依托离退休干部党建阵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工作站等场所,通过自建、联建、依托建等不同形式,推动全区37个老党员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抓实项目领办机制。聚焦产业倍增、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联动宣传部、社工部、法院、卫健委等职能部门,形成“点亮乡村”“与法童行”等26个书记领办项目,先后开展志愿活动170余场(次),惠及周边群众5000余人次。优化品牌培育机制。以小切口、惠民生、解难题为导向,按照“志愿融合+特色品牌”模式,系统化推进银发人才作用发挥品牌培育,打造推动百姓致富的“万能惠民工作室”、助力文化传承的“施志淮名师工作室”、唱响童谣的“童声里的中国”等各具特色的服务品牌24个。
三、活动聚势,展现“银龄”新作为
根据离退休干部党员的优势特点,积极创设平台载体,探索银发人才发挥作用新方法、新途径,在基层治理中展现最美“夕阳红”。政治优势强引领。探索“宣讲+文艺活动”“宣讲+志愿服务”等“1+N”机制,“金夕名嘴”区级讲师团联动金夕喇叭社、党的创新理论传习所等14个镇(街)团队,组织开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六进”宣讲活动近百场。经验优势促治理。瞄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课题”,将“银龄议事”“银龄入网”等纳入离退休干部党员量化积分体系,激励老同志主动开展民事调解、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助力畅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中国老年报》头版报道。专业优势助大局。以“赞辉煌成就·聚银发力量”为主题,广泛发挥三农、财税、科技等领域老同志老专家优势作用,开展乡村产业项目驻点帮扶20余个、协助企业完成“抽蓄能电站大型球阀研制”等创新成果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