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3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通州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南通通州聚焦离退休干部三项优势,积极搭建理论宣讲、建言献策和志愿服务等平台载体,着力将“银龄力量”变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核心”。
以力量互动促资源集聚
结合“荣退+报到”模式,拓展“夕阳红”党组织覆盖网络,推动政法、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等条线“银发”资源向村(社区)集聚,为提升基层服务群众能力赋能增效。按服务体系和专业特长分类招募合适“银发”人才,及时调整充实进入专项志愿服务队伍,围绕“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精准对接基层群众多元化需求。结合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探索老干部活动室、老党员工作室等载体在特定时段向区域内群众开放共享,最大化利用阵地空间,形成“一室多用、多室共用”服务模式。
以项目驱动促精准发力
瞄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课题”,聚焦“一老一小”“一病一残”“一弱一困”等特殊群体的急难愁盼,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书记挂帅、揭榜领题”行动,通过跟踪管理、扶持培养、督促落实等具体措施,科学制定项目“策划书”、绘好“施工图”、列好“时间表”,推动26个项目提质增效。结合“红网格·通通建”“双报到·通通在”“红管家·通通优”系列活动,推动离退休干部与在职党员共同开展“微服务”,打造“石时解忧”“讲理堂”“乡贤话坊”等近百个“家门口”的服务点。
以示范带动促全域提升
聚焦“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原则,举办志愿服务创新项目推进会,全面推动“我的家乡我建设”八大主题活动有效开展。用好“金夕映通州”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进行专题展播,以期借他山之石,形成攻玉之效。在共性工作的基础上,针对通西高铁新城建设、北部乡村振兴示范项目、通吕运河两岸整治提升等不同区域的工作重点,聚焦项目招引、移风易俗、矛盾调解等内容开展专项服务,构建“引领—聚集—奉献”的发挥作用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