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挥作用

你的位置: 首页-发挥作用

泰州兴化:聚“银龄创作”之智   添“文化兴化”之彩

发布时间:2024-12-05    浏览量: 次    来源:兴化市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兴化市委老干部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深化“银发生辉・银龄行动”,以“银龄创作团”为载体,通过建组织、搭平台、重引领等举措,推动文化艺术领域银发人才积极创作,为厚植“文学之乡”“文化兴化”根基献余辉、添光彩。

建组织,揽“银龄创作”之才

兴化市委老干部局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旅局、市老年大学等部门单位,通过会议部署、精准摸排、支部推荐、荣退聘请等举措,将一批有文化艺术特长、热爱创作的老干部老党员登记造册,组建“银龄创作团”,并细分为文学、戏曲、书画、摄影等四个类型,明确各领域牵头负责人。成立兴化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兴化历史文化研究会、兴化老干部书画兴趣小组、拱极台诗社等12个文化团体,汇聚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非遗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等文化艺术类银发人才78人。设立董景云剧目工作室、汤红英淮剧工作室、康乐摄影工作室等一批专业工作室,定期开展交流学习,助力广大银发人才创作精品节目,讲述“水乡”故事,传播“楚水”文化。

搭平台,聚“银龄创作”之能

依托“中国小说之乡”“中国文学之乡”城市名片,借力“板桥文化艺术节”、“施耐庵文学奖”、兴化“一枝一叶总关情”全国诗词大赛等契机,组织引导“银龄创作团”的老同志,在诗词、小说、散文、戏曲等方面创佳作、出精品。利用“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垛上大讲堂”“板桥书画研究会”等平台,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业务培训等交流学习活动,让各类银发人才在学习交流中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升修养。举办“礼赞辉煌成就·凝聚奋进力量”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广大老同志以笔抒怀,以文言志,21篇作品获表彰。市老年大学拱极台诗社先后举办“诗词书画颂昭阳,泼墨高吟松鹤楼”“琴韵诗情共流长”琴诗会等交流活动10余场次,130多位诗词创作爱好者常年参加活动。

重引领,展“银龄创作”之果

利用银发人才工作座谈会、老干部工作片组会以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等形式,积极引导文化艺术类银发人才多创精品力作、多拿荣誉奖项。原兴化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吴岳华多年来,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两篇长篇小说和三本随笔集,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诗歌等近千篇。原兴化市水利局局长刘文凤50多年一直与水利打交道,研究水利史,弘扬水文化,撰写的《兴化的桥》《兴化的五湖八荡》等论文,刊登于《中国水利》等杂志,著有34万字的兴化水利史话《大禹新歌》和16万字的《兴化河流志》。原兴化市图书馆馆长、省群众文化研究馆员董景云创作的歌曲《拉纤号子》《花开等你来》等获省五星工程奖,戏剧《板桥断鸡》获文化部剧本奖。原兴化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孙万寿著有《郑板桥对联印章汇说》一书,为广大读者了解板桥先生的民本思想、艺术主张打开了另一扇窗。国家一级演员、省级非遗传承人汤红英扎根基层淮剧团30多年,获省级多项荣誉,如今带领“小淮班”20多名新秀,将淮剧艺术进行传承与发扬,为“人文兴化”的蓬勃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