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通州区委老干部局
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南通通州深入挖掘作为创建者、经历者的离退休干部党员资源,通过强基础、创特色、树品牌,让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强化政治引领,夯实工作基础
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等部门,定期举办离退休干部党员专题培训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离退休干部党员思想常新、信念永固。突出老干部工作部门特色,分片划组成立调研组,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工作进展、听取意见建议,明确工作思路和重点,总结提炼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持续用力推进。建立“银发人才库”红色传承专项工作组,根据离退休干部党员特长优势,推荐到相应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利用提供人才支撑。
搭建平台载体,激发内生动力
积极开展抢救性挖掘离休干部红色资源工作,依托区融媒体中心资源,拍摄《七十年,从战争中走来》《初心》等专题片,多角度展示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党的故事、革命故事和英雄故事。联合区教体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创新打造“军休功臣进校园”“开学第一课”“同升国旗、同唱国歌”等品牌,着力丰富青少年的思政教育内容,相关做法被《中国火炬》专版推荐。组织老同志积极参与全区红色资源开发工作,通过调查摸底革命遗址遗迹、参与编写红色教材、组织创作红色文艺作品,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注重示范引领,完善体制机制
制定《“我的家乡我建设”八项行动实施方案》,将“银龄宣讲,助力红色传承”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在机关、企业、农村、校园、社区的“五进”系列活动,让红色文化宣讲“更接地气、更受欢迎”。围绕“党建引领社团、社团凝聚团员、团员发挥作用”,组建老干部社团(协会)联盟,引导“江海艺术团”“金夕喇叭社”等常态化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用好《中国老年报》《银潮》和《金夕映通州》等区内外媒体资源,广泛宣传“爱讲党史的故事爷爷”陆子森、“15年自办乡村书屋”丁宪明等典型事迹,带动更多老同志投身到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