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13 浏览量: 次 来源:苏州市吴中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苏州市吴中区委老干部局紧扣本职本责,融合多方资源,聚焦用心用情、精准服务,以“尽心、孝心、同心”理念打造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尊、老有善养、老有乐为的服务模式,满足老同志多样化需求,让老同志享受多元化服务,在志愿奉献中提升社会价值,推动新时代老干部工作向好向优。
尽心满足更多更高需求 实现老有所尊
政治引领与落实待遇同步推进。坚持政治引领与落实待遇并重并举,把每年的走访慰问与通报情况结合起来,与老同志面对面共话发展。每年春节、高温期间、重阳节,各地各单位通过情况通报会、座谈会、形势分析会、“面对面 心连心”离休干部大走访等形式,通报本地本部门近阶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引导老同志把握新形势、践行新思想,把老同志当作参谋团、智囊团和督导团,听取宝贵意见建议。落实干部荣誉退休制度。吴中区各地各单位每年为新退休干部举办简单而温馨的干部荣誉退休仪式。在干部退休之际,为退休干部颁发纪念杯、献上一束鲜花,把领导和同事的致敬和谢意制作成视频短片,邀请新退休干部参加读书班和老年大学课程体验活动,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2021年以来已为70名区管退休干部举办荣誉退休仪式,各地各单位共计举办荣誉退休仪式30余场。推进“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建设。为了满足老年群体“家门口”的精神文化所需,补齐终身教育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吴中区老年大学不断发掘资源潜能,最大限度为老同志提供学位。同时配合区教育局,推进全区“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指导镇、街道18家单位成功申报“家门口老年大学”,将老年教育工作延伸至村和社区,有效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孝心让幸福生活具象化 实现老有善养
居家养老更省心。主动融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局,依托政府公共服务、购买服务等,对接民政、卫健等资源,健全单位、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服务管理工作机制,为老同志提供更加丰富、更高品质的服务保障。主动提升离休干部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频次,开展“一根拐杖”公益行,为有需要的离休干部家庭安装“烟雾报警器”,落实老年助餐服务等,做到精准服务“一人一策”。医养结合更科学。融合本地医疗机构特色,联合长桥人民医院打造“医养护2.0”提升项目,开展中医养生体验项目,邀请退休全科医生每周两天坐诊,并组织医护志愿者团队上门为老干部提供用药指导、健康咨询等个性化服务。通过“晚晴大讲坛”专题讲座、线上宣传等形式,在全国科普日、高血压病、爱眼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日开展义诊。联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时光”志愿团队为老同志开展心理团体辅导讲座,提升老同志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生活疾病的能力。活动内涵更丰富。拓展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功能,丰富学习内容,创新活动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区“银发先锋”党群驿站推出“九个一”菜单式服务,与全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及周边社区共享活动阵地。创新开展老干部“相约四季”文体节活动,举办春天里健步走、“大暑杯”棋牌友谊赛、秋季登高等活动。加强老干部团队建设,老干部团队(协会)与兄弟市(区)、本区镇(街道)每年交流50余次,老干部文学社研学、晚晴风华读书会活动精彩纷呈。吴中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荣获江苏省“敬老文明号”称号,区老年大学高标准通过省级示范校复审验收。
同心点亮志愿之光 实现老有乐为
精修方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了保留吴文化的原汁原味,许多老干部在方志编纂领域埋头奉献。如退休后担任东山镇方志办主任、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的金惠华,平时除了伏案疾书,他还担当起“司机”“会务员”“记者”“调查员”等多重角色。在六年时间里,金惠华带领团队相继出版了中国名镇、村志4部,江苏名镇、村志4部,传统镇、村志9部,字数超200万字。如香山街道舟山村的退休教师须泉元历经4年多时间为家乡编修出了《舟山村志》,该村志也被评为2023年度全省一等镇村志。立德树人,关爱下一代。苏州籍国防英雄周彩根的故事鲜为人知。“晚晴讲师团”成员、吴中区委政法委原副书记薛金根老同志先后走进范仲淹实验小学、甪直甫里中学、苏苑实验小学等地,围绕“两弹一星”精神讲述周彩根为国奉献、战斗在保卫国家和民族的第一线,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的英雄故事,以英模故事鼓励青少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赋能“三农”,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与吴中区供销社合作,依托农资配送中心、各镇(街道)销售网点、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聘请退休农技专家、农业技术人员在东山镇成立“庄稼医院”,定期为广大农民提供病虫草鼠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指导,开展农技推广与培训、农资商品销售、信息咨询与发布等活动,提升助农服务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