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服务管理

你的位置: 首页-服务管理-服务管理

【为老同志办实事】南通通州:“三级联动”系统化推动“我为老同志办实事”

发布时间:2025-05-20    浏览量: 次    来源:南通市通州区委老干部局

今年以来,南通市通州区紧扣“养老顾问”工作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机制为纽带、以资源为支撑,推动“我为老同志办实事”工作从“碎片化服务”向“系统化赋能”转型。

完善协同机制,夯实服务基础

通过统筹部门资源、搭建多级平台、组建专业队伍,推动形成“养老顾问”全链条服务系统。三级架构统筹推进。建立健全“区级统筹—镇街主责—村居落实”三级责任体系,整合民政、卫健、司法等涉老部门资源,形成“乐龄·金夕”综合服务矩阵。通过“清单领办”工作机制,实现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医疗保障等事项“一次通办”。两大平台双向赋能。依托“金夕映通州”微信公众平台、“银雁学堂”、老干部活动中心等线上线下平台,构建集成政策咨询、健康管理、法律援助等功能的“15分钟学习圈”和“30分钟服务圈”。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智能技术培训20余场,帮助3000余名老同志掌握智能出行、线上支付等实用技能。专业团队闭环服务。组建医疗咨询、司法维权等5支专项服务队,通过加大服务供给,形成“需求—资源—服务”闭环支撑。司法维权服务队运用“精微网格+滚动排查”处理涉老案件146件,解答法律咨询1000余件;金融反诈服务队开展“防诈巡游宣防”等活动12次,发放防范告知书3万余份。

聚焦需求导向,提升服务质效

聚焦普惠性保障兜底、个性化服务提档,将工作触角延伸至离退休干部生活末梢,着力织密“金夕幸福网”。动态监测精准施策。运用“铁脚板+大数据”工作法,全区232个村(居)“夕阳红”党支部联合社会组织、党员志愿者等,开展“幸福暖心敲门”行动,通过“敲敲门、说说话、宽宽心、帮帮忙”的方式,累计走访老同志5000余人次,收集微需求300余条,解决实际问题200余件。智慧助老破解困境。实施数字适老化专项工程,聚焦“智能出行”“智慧医疗”等高频生活场景,通过“大字版课件+方言解说”、志愿者一对一辅导,确保老同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兴仁镇开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双主题培训,手把手指导老同志使用扫码乘车、预约挂号等操作。互助养老创新模式。推广“时间银行”互助机制,组建“金夕晚晴”助老服务队,探索“邻里家访、守望相助”互助养老模式,近百名低龄退休干部为高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东社镇通过互助服务积分,为居家养老离退休干部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急等服务。

整合资源要素,深化服务内涵

充分发挥居间链接、整合协调作用,积极对接“苏适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服务生态。多元供给优化体系。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补充”服务格局,聚焦学习教育、智慧助老、助医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内容,通过举办推介会、发放惠老手册、印制养老地图等形式,加大对专业的服务团队、企业和组织的推荐力度,为老同志提供更多养老选择。数据赋能智慧管理。深化“互联网+养老”服务,依托全省离退休干部信息平台,动态掌握老同志健康状况、居住情况等信息,实现“云上服务不掉线”。用好医疗信息共享机制,提前介入困难群体救助,推动形成“一人一条救助链”。2025年以来,通过数据赋能解决老同志医疗、养老等问题50余件。文化养老丰富内涵。依托江海艺术团、书法研究会等社团资源,打造涉老文化社团(协会)联盟,推动14个镇(街)学用阵地“合理规划、梯次建设”,为老同志就近开展文体活动、锤炼党性修养提供组织保障。通过举办书画展、戏曲汇演等活动,形成“金种子·送艺培训”“欢乐江海行”等品牌,累计举办活动10余场,参与老同志6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