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服务管理

你的位置: 首页-服务管理-服务管理

省委宣传部:致敬峥嵘岁月   情暖革命前辈

发布时间:2025-08-26    浏览量: 次    来源:省委宣传部离退休干部处

在抗战胜利 80 周年之际,江苏大地上涌动着对革命前辈的崇高敬意。8月26日,省委宣传部离退休干部党总支副书记张年春在离退休干部处工作人员陪同下,带着党组织的深切关怀,分别走进新四军老战士徐燕君、周淑真家中,为她们佩戴抗战胜利 80 周年纪念章,送上慰问金,在秋日暖阳中共同追忆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1944年12月,年仅14岁的徐燕君跟随家人投奔新四军,加入苏中二分区群众报社当了一名报务员,1945年1月,转入苏中四分区江海报社工作。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电报是传递信息的生命线,每一串摩尔斯密码都承载着极为重要的信息。小小年纪的她克服种种困难刻苦训练,很快掌握庞大的电码编码和解码体系,成为一名优秀报务员。1945年8月15日,徐燕君和一起值班的另外两名同志,成为全报社最先获悉“日本无条件投降”这一历史性事件的人。经由她们,这一胜利消息很快传遍江淮大地。即便在摩尔斯密码早已被现代通信技术取代的今天,95岁高龄的徐燕君依然保持每天抄报练习的习惯,这份穿越时空的密码,正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破译出新时代更加壮阔的篇章。

与徐燕君同龄的周淑真,有着同样令人动容的革命经历。周淑真是革命烈士周志泉的女儿,受父辈影响,15岁的周淑真便进入由新四军在江南创办的唯一一所中学——宜兴太华镇 三洲实业中学就读,就此点燃她心底“抗战”的火苗,1945 年10月,调入新四军六师十六旅五十二团文工队任队员,同年12月调入六师政治部文工团任团员。1946年2月,其父亲周志泉在宜兴地区游击斗争中壮烈牺牲。周淑真牢记国恨家仇,沿着父辈足迹,为部队建设做出积极贡献。1956年从部队转业后,先后在江苏高教局和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95岁高龄的周淑真不顾年事已高积极发挥正能量,宣讲父辈感人故事,寄语新时代青年紧随先辈足迹,做不负时代的追光者。

多年来,省委宣传部离退休干部处始终牵挂着老战士、老同志的生活。围绕抗战胜利 80 周年纪念活动,深入挖掘徐燕君、周淑真的感人事迹,先后配合“学习强国”江苏平台、省电视台、江苏交汇点、中国社会科学报、银潮杂志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她们的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慰问现场,当纪念章佩戴在她们胸前时,两位老人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腰板,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徐燕君老人感慨道:“抗战胜利 80 年了,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这正是我们当年奋斗的目标。感谢党组织一直以来的关心,我们会继续发挥余热,把革命故事讲给年轻人听,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周淑真老人用微微颤抖的手抚摸着纪念章,动情地说:“这枚纪念章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支持。这么多年来,组织一直惦记着我们,给了我们太多关怀,这份恩情我们永远记在心里。”岁月流转,精神永恒。徐燕君、周淑真两位老人的革命事迹,是千千万万抗战英雄的缩影。

通过此次看望慰问活动,不仅传递了党组织对老战士、老同志的关怀与敬意,更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在抗战胜利 80 周年的特殊时刻,这些镌刻在岁月中的英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