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地动态

你的位置: 首页-各地动态

为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南京市老干部积极投身扶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0-11-03    浏览量: 次    来源:

在南京市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全市广大老干部积极响应市委的号召,自觉自愿投身扶贫攻坚主战场,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展现了老干部的模范风采,彰显了老骥伏枥的人民情怀。

全力以赴破“难点”。如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难点,教育扶贫是攻克难点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老干部们紧紧抓住教育扶贫这个根本,把农村政治科技学校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的重要平台,力促各级党委政府建立农村青少年基地和农村青年政治科技学校,推荐贫困家庭青年到农村政治科技学校学习最新的农业技术、经营模式和创业经验,为脱贫致富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共建成农村青少年教育基地27家、农村青年政治科技学校649所。2019年至今,开展农技与就业技能培训221期、参训人数达14393名,送低收入农户子女免费驾培人数计33名,助学扶贫人数2043名,并选送了8名低收入农户子女入学扬州天海职业技术学校(省扶贫“三会”职业教育基地),累计有202名进入该校学习。

想方设法疏“堵点”。技术和资金的难题是农民创业中共同遇到的‘堵点’。全市老干部积极参与到市关工委“三扶两创”工作和市“扶贫”三会中,坚持开展“双扶双赢”活动,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在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创业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参与帮扶的市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51家,为农民创业争取贷款总额共计14204万元,为5市区重点帮扶村、栖霞区八卦洲街道和高淳阳江镇临湖村提供低收入农户增收基金共计80万元,7家街村增收基金总额已达494万元,既壮大了集体资产,也为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建立长效机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积极作为“增亮点”。精准扶贫,产业为先。南京市老干部聚焦贫困村当地特色资源,实施科技兴农,形成了一批农业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特色经济。同时,发展农业旅游,吸引消费,带动产销对接,用好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通过消费扶贫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六合区马鞍街道青年农民在老干部多年帮扶下,创办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年销售额600多万元,并带动周边200多农户就业。高淳区青年农民在多年帮扶下创办了园艺科普示范基地,占地2000亩,主要从事果树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带动周边30多户农民种植水果,种植面积达5000亩,年亩均收入超过2万元。帮扶的溧水区青年农民创办的南京梦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仅用两三年时间,建立了300亩杨梅、100亩茶叶和100亩板栗生产基地,不仅帮助当地30多户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还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年接待游客达3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