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15 浏览量: 次 来源:南京市委老干部局
南京市栖霞区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工委联合尧化街道积极推进“老党员工作室”建设,针对街道辖区城乡二元叠加、社区结构复杂、治理难度较大等现状,着力抓特色,引导老同志立足社区网格、助力基层治理,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支部+工作室+志愿服务”模式。加强党建引领。按照“一室一支部”思路,指导街道先后挂牌成立13个“老党员工作室”,并相应成立13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使社区“老党员工作室”始终在党建引领下开展工作,赢得了党委政府的信任和重视,获得了社区群众的点赞与支持。健全服务功能。坚持“老党员工作室+”工作理念,探索“党建+群团”“党建+民生”“党建+治理”等志愿服务模式,在“老党员工作室”内嵌入妇女儿童之家、青年职工之家、志愿服务驿站、党群议事厅等功能,推动功能融合、资源互补、发展共促。强化归属感凝聚力。在街道统筹协调下,“老党员工作室”逐步实现“有标识、有经费、有制度、有场地、有设施、有网络”“六有”规范,社区为每名驻室老党员配备红马甲、工作牌、手拎袋等,做到亮身份、有标识。“老党员工作室”将驻室成员名单上墙、职责上墙、风采上墙,激发老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
打造强有力“带头人”队伍。选准“头雁”,指导街道明确13名社区书记为工作室建设第一责任人,从社区党员骨干中“好中选优”,邀请党性强、威信高、身体好、经验丰富、乐于奉献的老党员担任工作室“牵头人”“驻室长”。聚拢“能人”,指导街道、社区和工作室牵头人一起,通过推荐、招募、选聘等方式,将有意愿、有经验、有威望、有能力的老党员吸纳进来,担任驻室成员。配备“助理”,指导社区党委(总支)选派2至3名综合能力强的年轻党员作为老党员工作室兼职助理,通过“老带青、青助老”,形成年轻人向老党员学经验、老党员向年轻人学新知识的互动氛围,进一步激发“老党员工作室”工作活力。
搭建老党员所长与基层所需“连心桥”。当好社区“三员”,当好政策“宣讲员”,指导创设“一个人的党课”“掌红讲堂”“老兵课堂”等接地气的社区讲堂,传播党的声音,有效打通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的“最后一百米”。当好民情“收集员”,工作室成员担任兼职网格员,配备“民情小账本”,访民生事、记民情账,收集社情民意。当好矛盾“调解员”,发挥老党员威望高、群众信任等优势,组织他们参与12345诉求处置、信访维稳等工作,帮助街社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推动联动共治,秉持“一家人”理念,指导社区引导“老中青”居民共同参与集成改革六大领域10个改革项目,助力社区自主实施“初心同频课堂”“能人驿站”“桑榆调解室”等102个创新项目,成立“居民先锋服务队”“网格服务队”“基层治理帮帮团”等多支党群服务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老党员工作室”作用发挥与群众期盼相对接、与群众需求相统一、与基层实际相结合,引导驻室老党员全员加入姚坊门“时间银行”,有效带动8000余名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关爱交流、外出代办等服务,累计服务时间51.1万小时。
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坚持融入日常。积极指导街道深入开展“六好”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创建活动,强化基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为持续建好“老党员工作室”夯实基础、提供支持。建立值班坐班、联席会议制度,做到日常事务有人管、群众办事有人接。开展星级评定。指导出台星级“老党员工作室”评选办法,明确组织功能、工作内容、管理规范,通过驻室老党员汇报展示、评委现场打分等办法,每年组织综合评价和星级评定。街道列支专项经费,对三星级以上老党员工作室进行补助奖励,持续催生内生动力。积极选树典型。指导街道设立“模范老党员”“星级老党员义工”等奖项,每年结合“七一”进行推选,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激励老党员在社区展形象、作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