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地动态

你的位置: 首页-各地动态

苏州吴中:   以“四个聚焦”彰显“四个维度”推进老干部工作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02-06    浏览量: 次    来源:苏州市吴中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苏州市吴中区围绕重点工作任务,找准工作定位,以“四个聚焦”彰显“四个维度”,积极主动作为,聚力创新发展,不断推进老干部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凝心铸魂,政治引领有“深度”

始终牢记老干部工作的政治属性,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拓展学习平台。创设“一校一馆一院一讲堂”(离退休干部流动党校“走基层送党课”,开放政治信仰馆、晚晴影院、晚晴大讲堂),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入行。创新学习形式。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采取“空中课堂”网上推送、“红色书袋”送学上门、“理论讲堂”集中宣讲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确保老干部学习教育不断线、全覆盖,不断在持续深化思想认识中凝心聚力。突出学习重点。每年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请进来”引入实务培训,“走出去”开展党性锤炼,建强“头雁”队伍。结合主题教育,强化读原文悟原理,经常性开展交流研讨、读书分享会、红色诵读会,引导离退休干部在常学常新、真学真信中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聚焦组织建设,党建示范有“高度”

采取深调研、定制度、评先进、树榜样、促交流等举措,推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融入党建工作大局,完善离退休干部工委运行机制,制定工作规则并落实工委纳入全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议事会议制度和工委书记“双述职”制度。强基固本化解“混编”难题。制定离退休干部党建示范阵地建设办法,深化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六有一提升”达标创优和示范引领。在城市社区、团队协会离退休干部临时党支部全覆盖的基础上,将区级机关与在职党员“混编”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划分成立3个功能型党组织,在区老年大学成立4个功能型党组织,实现原单位党组织和功能型党组织“1+1>2”的组织力提升。整合资源推动共建共享。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成立“青蓝+”党建联盟,打造校政优势互补的党建合作新样板。区“银发先锋”党群驿站推出“九个一”菜单式服务,挖掘整合全区15家共享式党建阵地,实现全域学习活动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有力促进学习 交流深度。“晚晴启航”获评区优秀基层党建项目。

聚焦服务大局,作用发挥有“厚度”

着眼于选才、育才、用才,搭建献智助力、文化传播、社会服务等平台,实施“银发生辉•银龄行动”,持续推进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为助力现代化吴中区建设贡献银发力量。打造文明实践阵地集群。设立“银发生辉”工作室,组建吴中“银发人才库”“晚晴智库”,联动全区老书记、老党员工作室以及关工委、退教协会等,在党的建设、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等方面献智出力,建成“银发生辉”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集群。目前,已有1000余名离退休干部和25支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团队入库,汇聚起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吴中新实践的磅礴银发力量。丰富发挥余热载体。组建“晚晴讲师团”、“助力健康”医疗队等,开展以送政策、送技术、送健康、送文化、送法律为主要内容的“‘五送’助发展,银发当先锋”服务基层系列活动。邀请首任区委书记讲述吴中故事,举办“薪火相传话廉政”“千场党史报告进校园”等活动,助力培育时代新人。组建“晚晴讲师团”讲好党的故事。设立“晚晴吴中慈善关爱基金”畅通老同志扶贫帮困渠道。营造学习先进氛围。连续开展6届“最美老干部”和首届“最美老干部志愿团队”评选,先后培树“晚晴风华”“箭泾三老”“税月银辉”“三张卡片”“蓝马甲”“金色夕阳”“旺山红”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打造“最美”长廊,强化典型宣传,引导老同志为吴中发展赋能,展现“晚晴吴中”老干部工作的“志愿红”本色。

聚焦精准精细,服务管理有“温度”

持续擦亮“心系晚晴”服务品牌,开展“心系晚晴”关心关爱行动。做实基础保障。落实基本养老制度,建立完善走访慰问、情况通报、干部荣誉退休、主题党日、活动保障等“五项规范”。连续7年开展“面对面 心连心”离休干部大走访,深化“四知道一跟上”(知道老干部在哪里?在干什么?在想什么?思想工作及时跟上)工作法,及时解决老同志诉求。完善离休干部“1+1+4”精准服务机制,建立“一对一特别关爱小组”完善健康档案,为离休干部提供个性化服务。做细精准服务。联合区教育局、卫健委联合打造“晚晴e站•智慧助老”项目,举办手机应用培训85期,通过智能技术应用培训和体验,帮助老同志跨越“数字鸿沟”。启动“心系晚晴”心理关爱项目,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时光”志愿者团队每周五下午为老同志提供心理陪伴服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科普讲座,通过心理疏导、心灵驿站、主题活动、节日关爱等系列服务,促进老同志心理健康。做优文化养老。紧贴老同志特点和需求,每年组织书画摄影展、文艺汇演、球类交流比赛等文体活动80多场,结合春节、元宵、端午、重阳等传统重要节日,开展趣味游园、包粽子活动,提升老同志幸福感。区老年大学开通网上选课,推行学制管理,以喜闻乐见的活动,满足老同志需求。疫情期间开设“晚晴直播间”,让老同志宅家生活依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