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03 浏览量: 次 来源:
2001年,在三尺讲台上育人半辈子的郭中良,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种树创业。有人说他“都是半截入土的人了,不是种树,是做梦!”郭老笑了:“做梦好啊!‘梦’字上边一个‘林’字,下边一个‘夕’字,我的梦不就是晚年种树吗!”郭中良还真的种下了第一棵树,这一种便是16年,种树面积达到了3400亩。2017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2018年入选全国三农十大致富榜样事迹,2019年央视7套《致富经》播出他的专题片。
平原绿化大成功,他成“最富有农民”
郭中良种过地,却没有种过树。作为门外汉,他付出的学费可真不少。自从杭州、江西、如皋等地苗木市场转了一圈后,郭老更加坚信种树这个“绿色事业”前景广阔。于是凭借满腔热情,拿出毕生积蓄40万元,购进一大批苗木,办起了一个占地100多亩的苗圃。然而没几个月,因水土不服,郭老眼睁睁地看着这批苗木全部枯死。
曾经身体的癌症没有击垮郭老,血本无归的沉重打击同样没有击倒他。他马上意识到,本土育苗才是真正的“绿色之路”。在女儿们的资助下,他东山再起。郭中良开始大量充实自己,从专业书籍、报纸中自学有关育苗、种植的各类知识。他还四处奔波,各地稍有规模的苗圃都成了他的取经之地。当时已年过花甲的他,每到一处,必定会掀开育苗大棚的薄膜,仔细观察,刨根问底。对育苗,郭中良的心中也渐渐有了谱。
在经历几轮波折后,100亩苗圃终于在第三年有了成果——成功培育出五六万棵包括鸡爪槭、广玉兰、红豆杉、紫薇、女贞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苗木。
树苗需要移植才能长成商品苗,必须新建、扩建苗木基地。此时,老两口的积蓄早已掏光,郭中良毫不犹豫将市区的一套房产抵押贷款,并把苗圃扩展到了启东市内的王鲍、汇龙、海复、南阳等乡镇。
在众多的苗木品种中,郭老偏爱鸡爪槭。鸡爪槭又名鸡爪枫,是槭树科中的贵族与骄子,姿态雅丽。鸡爪槭叶子在春天呈粉红色,夏天转为绿色,入秋就是大红了,很是神奇。郭中良说,鸡爪槭的移季易色,迎合了中国人对园林审美及吉祥寓意的喜好,因而备受青睐。这几年,他人竞相种植时,郭中良的鸡爪槭已成材出售。不上网不做广告,客户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慕名前来。这些年,郭中良每年外销苗木12000棵以上。树龄最长的鸡爪槭已有15年,通常一棵直径在30厘米的鸡爪槭市价要好几万元。郭中良不曾想到,自己一手栽培的苗圃竟成了国内规模最大、销量最高的鸡爪槭苗木基地。
郭老的事业越做越大,苗圃延伸到泰州、扬州、北京、天津等地,先后建立起十几个面积在100亩以上的苗木基地。目前,他手中的林地总面积已超过3400亩,在国内平原绿化领域,尚无人超越,经济价值堪称一个巨大的“绿色银行”。
痴迷绿化不收手,他成“最穷困老板”
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的几乎都是老年人,大多数土地零星种植,有的甚至抛荒,老百姓种田积极性不高,收入不多。郭中良在王鲍镇建群村种树540多亩,同时带领村民们在宅院旁边也种上了苗木。四季花木扶疏的建群村被评上了全国最美乡村。郭中良的绿色园林梦不仅为当地老百姓增加收入,更为新农村建设增色添彩。
走访乡邻,听到的都是乡亲们的感叹:“数郭老师最讲信用,不愧是党的干部,致富不忘乡亲。”尽管创业艰辛,但多年来郭中良年年提前支付林地租金。在郭中良的基地里,清一色的老年村民在基地打工,最多的年收入达6万多元,郭中良每年支付村民工资超百万元。
恪守诚信的背后,郭老独自扛起了巨大的资金压力。2006年前后,因为年龄偏大,郭中良贷款无门,他便义无反顾将市区一套房产先抵押后转让;2009年,为还清一笔200万元的欠债,他忍痛将南通的一个200亩建成苗圃低价转让。每年看似丰厚的销售收入都“填”进了不断增多的树坑里。名声在外、财源渐广,然而郭中良仍然是个“穷光蛋”。只是,他的绿化地盘不断扩大,商品苗木不断增加,受益农户越来越多。
回报社会尽全力,他成“最大方老人”
2016年春节起,郭中良坚持每年节庆日向王鲍镇、近海镇两个村的7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品,他要让更多老人共享绿化成果,感受幸福生活。
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帮助贫困孩子求学成为了郭中良长久牵挂的一桩心事。他资助的一名孩子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获博士学位并成全军英才。此外,他资助的贫困学生小刘,大学毕业成为家乡中学教师。此后,他又通过小刘老师,资助当地贫困学生小杰。郭中良说:“帮助孩子就像种下绿树。”事业在做大,郭中良的梦想也更远大。他和二女儿商量,未来将建立一个基金,资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2019年7月,来自湖南省通道县的3位青年,坐了20多个小时火车来启东看望资助他们读书的郭爷爷。毕业多年,已成为当地一所重点高中教师的刘崇艳说,“郭爷爷从她高二一直资助到大学毕业,每年学费是6000元,他却每次资助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