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发典型

你的位置: 首页-银发典型

热血浇灌下一代   丹心奉献关爱情
——记原南通市港闸区退休校长胡志标

发布时间:2020-07-28    浏览量: 次    来源:

在南通市崇川区幸福街道活跃着一批“五老”关爱工作者,区优秀党员、道德模范胡志标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曾是一名小学校长,幸福街道教育辅导员,江苏省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并荣获记大功、三等功等嘉奖。退休18年来,他没有选择颐养天年,没有想过含饴弄孙,却依旧奔波于他醉心的教育事业,发挥教育管理特长,带动“五老”人员积极投身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去,创建了江苏省“千站万人走访抗日老英雄”活动先进集体、南通市关心下一代五好示范村和原港闸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他自己也先后三次被评为江苏省校外教育先进个人和优秀辅导员,荣获南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南通市优秀志愿者、南通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和感动南通教育人物等奖励,受到中国关工委顾秀莲主任和南通市委罗一民书记、陆志鹏书记等历任领导的亲切接见。他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辛勤耕耘,甘于奉献。

一、发挥教育管理特长,办好家庭校外辅导站

胡志标家庭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辅导人员队伍,他全年订阅四种报纸,自购800余册图书,收集和整理了九大本、1000余份学习资料,包括文明生活、健康饮食、常见病预防、青少年和幼儿教育辅导等,供村民和青少年阅读学习。为了让青少年有体育锻炼场地,在原有150平方米的水泥场地的基础上,又平整100平方米的菜地浇成水泥场,以供青少年室外活动。自建了乒乓球室,购买了羽毛球、棋类、键绳等器材让青少年活动,同时还购买了按摩器、血压计、降压仪等器材为村民服务。他一家有好几个教育工作者,他们先后为280多名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补习功课、检查作业,从不收取任何酬劳,邻居反映很好。年初,菜农老刘从徐州来通种菜,可孩子的转学手续一点也没办,加上孩子学习成绩差,学校不肯接受。他一边和学校协调,千方百计不让孩子辍学,一边为孩子送去书包、文具、簿本,起早带晚帮孩子补了一段知识差距,解决了小刘的求学困难。每天放学后,主动给小刘同学补课,该同学学业成绩提高很快并考取了南通中专。

二、热心关爱工作,创建社区关工先进集体

胡志标同志坚持退休不退岗,主动配合幸福街道,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出谋划策,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奉献余热。他深入多个社区,主动争取基层党政组织的支持,广泛吸收“五老”人员参与到关工组织中来,不仅在社区建立了关工委、校外辅导站、少年法学苑,完善了相应的活动制度、工作职责,定期开展活动,还建立了关爱工作组,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关爱作用。

每年寒暑假和节假日,胡志标同志带领一班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主题教育活动,教育青少年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从小学史立志,崇德向善,进行共产党好、社会主义祖国好、改革开放好的教育。在他的牵头下,开展了放飞青春梦想、青少年成语大赛、猜谜大赛、书法、美术、象棋、乒乓球等多种竞赛活动,组织并拍摄《六一游园博园》青少年“八礼四仪”教育微型电视剧,荣获南通市一等奖。带领青少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放飞青春梦想,把校外辅导站教育的内容由单一的思想教育向既有思想性又有知识性、趣味性方面延伸,使校外辅导站的活动生气勃勃。根据工作实践,胡志标同志撰写了《奉献余热、做好育人大文章》、《发挥教育工作特长、甘当关爱志愿者》等论文,分别在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交流会、南通市关工培训班、原港闸区教育协会年会等关工专题会议多次交流。

三、创办“四点半”学校,倾心关爱弱势家庭子女

随着“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推进,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双职工家庭、空窠家庭越来越多。一部分学生放学后作业无人管,生活不会管,老人管不了的现象严重存在,他们学业成绩下降,老师责怪,家长苦恼。胡志标同志意识到这批孩子是迫切需要帮助的对象,主动配合街道、学校,组织了一批“五老”人员和志愿者创建了原港闸区第一所“四点半学校”,连续五年已经免费托管了四百多名孩子。除了帮助孩子们完成作业外,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民风民俗教育、法治教育、敬老孝亲教育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每天五点半,他总要把孩子交到家长手中才回家。一名孩子的家长到秦灶收废品,直到天黑了一阵才来接孩子,胡志标就一直等着。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但不管寒暑,不管狂风骤雨,长年累月我们都能看到他奔波的身影,这是难能可贵的,这就是关爱弱势家庭子女的胡爷爷。在营业性家教普遍存在的背景下,他带领“五老”团队数年如一日为困境儿童免费服务,其工作经验多次在南通市和原港闸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交流。《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电视台多次报道,南通市妇联专题召开了现场会。

四、帮助青少年学党史、学国史,传承红色基因

幸福街道是革命老区,有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胡志标同志多次深入小区走访老人,到博物馆、档案馆搜集当地革命英烈宋祖望、单鹤涛、王国爱等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史料,编写革命传统教育斗争的故事。在革命英烈纪念碑前,在鹤涛小学公祭活动和社区关心下一代教育活动中,对青少年学生、部分青年大学生村官和全区青年干部宣讲十多场。他宣讲了南昌起义,井岗山以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斗争故事、革命英烈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带领学生参观《红色记忆》革命史料图片展,参观红十四军纪念馆,新四军七战七捷纪念馆,走访抗日老战士、老英雄。组织学生联系实际谈心得,谈理想,写征文,作演讲,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江苏省关工委组织的“千站万人走访抗日老英雄”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活动中,所辅导的幸福村、蒋坝村均被为江苏省先进集体,二十多名学生获省优秀奖。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胡志标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就这样为关心下一代默默地奉献着。人们常说“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对于胡老而言,“教育”就是这方土,“把孩子教好,让他们成长”便是心中的责。他用一言一行默默履行着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向我们诠释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道德模范应有的信仰和担当、敬业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