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27 浏览量: 次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离退休工作处
包斌,男,1926 年11 月出生,1949年3月加入革命队伍,1980年到盐城商业学校(现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工作,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11月离休。他离休后,离岗不离党,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本色,怀揣着对党的事业的执著追求,为教育事业奉献余热。
一、不忘初心,永葆党员本色
包斌出生于江苏宿迁的一个农民家庭,在旧社会生活了二十多年,对旧中国的政治腐败和劳动人民的苦难有亲身感受。参加革命队伍后,在党的教育下,逐步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包斌立志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作为自己的政治追求。当时由于海外关系,入党问题暂时无法解决,但包斌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虽然未能入党,但信仰的力量始终激励着他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作为自己的追求。由于他的出色表现,1987年6月,在党组织的批准下,包斌在离休前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离休后,他每天坚持政治学习,思想上与时俱进,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不想给他人增加负担,每年都会亲自从徐州新沂坐火车到盐城师范学院交纳党费。在国家和人民需要帮助时,他慷慨解囊,义不容辞。2008年汶川地震时捐献2000元,并交纳了2000元特殊党费。玉树地震、阜宁龙卷风灾害后,主动交纳特殊党费用于救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又捐献3000元,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薪火相传,关爱青年教师
1980年12月,刚刚恢复办学的盐城商业学校缺少师资力量。因工作需要,包斌调到盐城商校,先后担任教务科副科长、科长,并承担了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在商校工作期间,包斌工作非常认真严谨,工作中原则性强,教务管理要求严格。在担任教务科长期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他倡导开展了听课、评课活动,要求大家直言不讳讲问题、提建议。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会亲自走进年青教师的课堂听课,并和他们交流,指导他们如何上好一节课,这些举措为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在他的帮助下,青年教师们迅速成长,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2010年6月,包斌以诗《寄语同行》表达了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曾在黉宫列一员,银丝吐尽自休闲。欣看桃李栋梁众,无悔衰躯蜡炬残。常愿寒门多学士,更忧华夏少良骖。同行后俊自知晓,富国强军系教鞭。
三、捐资百万,心系贫困学子
离休后,少时读书的贫困、20年的从教经历和对党的感恩之情让包斌萌生了一个想法:尽己所能,资助贫困学生。从上世纪90 年代初,包斌响应党的号召,为“希望工程”募捐。平时生活中,但凡听到有家庭困难的孩子上不起学,包斌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这些年陆陆续续捐助了数十名学生,用于帮困助学的捐款达数十万元。
包斌平时生活简朴,粗茶淡饭,衣物和袜子破了,都是补补再穿。就是这样一个对自己极度“抠门”的老人,在老伴的支持下,2018年5月30日,将平时省吃俭用的100 万元捐献给盐城师范学院,设立助学基金,用于资助贫困学子。包斌说:“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们,也培养了我们的孩子。钱是人民的、国家的,我要回馈给国家和人民”。从2018年开始,这笔善款每年资助20位学生,每年每个学生5000元,直至他们毕业。对贫困学生来说,有了这笔善款,他们就不需要再为学费操心,可以安心完成自己的学业。这对他们不光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激励。包斌常说,能帮一个是一个!2020年5月,为了资助更多困难学生,包斌再次向盐城师范学院捐赠20万元。2021年4月,又悄悄向基金会转入4 万元,为首批受资助的孩子就业寻找工作提供所需的路费。
包斌夫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把自己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热爱融入生命之中,堪称师德模范。他们的善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光明日报》、《盐阜大众报》、江苏电视台、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文明网、江苏新闻网、新浪新闻、搜狐新闻等媒体对他们的大爱善举进行了报道,他们的精神感染和激励着周围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