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08 浏览量: 次 来源:
俞斌,男,汉族,1946年1月生,大专文化,1965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3月批准退休,原无锡市堰桥中学教师,历任班主任、年级组长、大队辅导员、总务主任、中专部主任、校长办主任等。
1946年,俞斌出生在无锡北郊的一个农村家庭里,由于家境贫寒,家中弟妹又多,自小就饱尝了无钱上学的滋味,小学、初中阶段曾两度辍学,艰难的成长经历和独特的人生体验,使他对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格外关注。1994年3月,当他看到“希望工程”宣传画上那位失学少女充满渴望与期盼的大眼睛时,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少年时辍学的情景历历在目,怎么能忍心让这些贫穷的孩子失去未来的希望呢!他随即填写了结对救助志愿表,参加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的“希望工程1+1助学行动”,与贵州省开阳县立京小学一名已失学半年多的三年级学生结成了“对子”,“爱心长跑”也从此起航……
在助学路上,他想尽办法、倾尽全力帮扶寒门学子。当初,教师的工资收入并不高,妻子又身患重病,为了能接济贫困学子,他节衣缩食,每天中午悄悄地跑回宿舍下阳春面,为的就是省下每个月教工食堂的餐费;路边的饮料瓶、废报纸、旧纸箱对他来说都是宝贝,到废品收购站换成钱,几个月下来积少成多,就可以多资助一名贫困生。27年来,他从自己微薄的薪水中挤出40多万元,帮助700多名素不相识的寒门子弟圆了上学梦,并带动社会爱心人士和单位捐款捐物,为近百所贫困地区学校援建旗杆、爱心书屋、运动场地和器材等,组织带领无锡地区数十个单位和团队共2000多人次,二进新疆、三达西藏、八赴云贵、九下川陕、百上大别山、数十次赴鄂豫赣桂湘等地开展扶贫助学活动,把爱心辐射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行程相当于绕赤道4圈。
助学之外,他还力所能及地为受助对象的家庭减轻生活负担。几乎每年的4、5月份,他都会去皖南石台县或者皖北大别山山区做义工,或是帮助结对贫困茶农摘茶,或是为孤儿家庭插秧;在得知川贵地区存在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年购买几千元的常用药品,送到贫困山区和家庭。2006年退休后,他又创办起了“双休日爱心午(晚)餐”活动,在无锡乃至十多个省份的贫困家庭中,“双休日爱心午(晚)餐”活动成为了他与孩子们心灵交流的平台,在为留守儿童、失依儿童、随迁儿童改善生活的同时,他始终坚持“扶贫更要扶志”和“鱼渔相授”的道理,用爱心给孩子们煲“心灵鸡汤”,丰富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教育他们学做人、学做事。
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主动结对帮困,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个人的执着坚守到所有爱心人士的团结协作,爱心“接力棒”一直在传递着。2015年10月22日,在堰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支持下“俞斌爱心工作室”挂牌成立,这是国内首家以“中国好人”命名的爱心工作室。他们通过“工作室+志愿团队+专业服务机构”的方式,进一步深化帮扶内涵,培育助学队伍,充分组织各方力量,积极筹集社会资金,联合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爱心个人等,以捐款捐物、助学帮教、改善教育环境等方式,达成公益助学目标,将单一的扶贫助学向扶贫、增智、养志转变。受工作室成员吴敏杰同志资助的广西百色学子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选择回到广西大山担任百泥村第一书记,在带领乡亲们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同时,她陆续将村中品学兼优的孩子推荐给俞斌,通过工作室的共同努力,孩子们都得到了爱心市民的结对帮扶。同时,学校的孩子们也参与进来,开展爱心实践活动。省锡中实验学校、堰桥实验小学、前洲中心小学、天一实验小学、堰桥中学等多所中小学和大别山山区中小学结成友好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走进大别山”夏令营系列活动已成为十几所中小学孩子们爱心实践的常规活动。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俞斌积极响应,组织开展“大爱善行 助学扶贫”“脱贫攻坚年 决战大凉山”等活动。他们先后赴广西百色、晋冀太行山、安徽大别山等地开展校服暖心、爱心助学社会公益活动,惠及学生3000余人。9月29日至10月10日,他和无锡华测电子系统有限公司奚科益团队,万里迢迢走进四川大凉山扶贫助学。10多天时间先后经过四川的成都、峨边、马边彝族自治县、中田、马湖、雷波县雷池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黄琅小学、黄琅中学、谷米小学、美姑、昭觉、喜德、越西、甘洛、汉源等10多个县市和中小学校,给大凉山30多个受助孩子送去了助学金共6500元,还送去了由惠山区西漳中学、玉祁中学、堰桥中学应届毕业生捐赠的四季校服1892件和2000多元的书包、文具用品、牛奶食品和月饼等。
工作室成立以来,援建项目、爱心基金等源源不断进入贫困山区,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经他牵线搭桥受助的贫困学生已逾千名,他也被大家称作贫困学子的“救星”“爱心使者”和失学儿童“最亲爱的爷爷”。
俞斌认为,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虽然没有魁梧的身材,没有动人的言语,也没有丰厚的收入,但他相信一件件平凡小事、一桩桩爱心义举汇聚起来,就能为陷入困境的人们托起希望的太阳。生命不息,助学不止,通往深山的路,他将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