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15 浏览量: 次 来源:常州市天宁区委老干部局
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文化古城,曾历经无数辉煌和沧桑,而作为常州“母亲河”的京杭大运河,在斗转星移的历史长河中,也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流连于此。家住常州市天宁区清凉新村的退休干部张文友就是运河文化的深切热爱者。从2015年开始,他就在运河两岸宣讲相关历史知识,并将它的学习、传播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始于热爱、乐于学习。常州市天宁区经信局老党员张文友,今年75岁,29岁那年“因为爱情”而离开家乡南京,来了妻子的城市常州,一待就是四十多年,也在这漫长的时光里,深深爱上了这座有温度和内涵的城市、爱上了历史悠久的大运河。张文友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地理、人文知识,退休后时间也充裕,就经常看书读报了解常州的变迁、大运河的故事。在张文友的家中有很多书籍,记录的是常州或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历史文化,书籍的边角都有不同程度的陈旧破损,那是长时间翻阅留下的印记。
“ 现在大家退休后有的喜欢打麻将,有的喜欢跳广场舞,而我就觉得生活的乐趣在于分享,就经常把这些常州文脉、运河故事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人了解它们。”说话间,张文友拿出一沓手稿,都是他用不同颜色悉心勾画的运河水系图,上面标注了各种时间、地点等数据,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志愿宣讲、弘扬文化。从了解到热爱,因热爱而传播。暮色四合,张文友像这六年来上千个傍晚一样,准备出发进行运河文化的宣讲。华灯初上的东坡公园,两岸的亭台楼阁、绿树拱桥伴随着点点灯光揉碎在运河的粼粼波光中,古韵悠长,而今天的宣讲就从这里开始。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与齐国争霸,开凿了邗沟,这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夫差开凿邗沟的地方,据考证就是古时的延陵。可以说,大运河的源头就在延陵……”张文友声情并茂的向我们描述着,精神昂扬,声音洪亮,丝毫不觉他已年逾古稀。
不多时,有路过的游客被吸引而来,站在两侧跟随他一起领略大运河数千年来的繁华与沧桑、更迭与巨变。听到精彩处,人们还会自发的鼓掌、高举大拇指,为这位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人赞叹。对于张文友脱出而出的一些准确数字,围观群众也是纷纷感叹他的记性之好。
转眼两三个小时过去,张文友从河边行至拱桥,今天的运河故事也至尾声,与听众们挥手告别后,他才开始喝水调整已经有些急促的呼吸。当问及如何获取那么多信息时,张文友笑着说:“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变化,除了读书看报,一些碑文、地方志都有记载,最重要的是做个‘有心人’。”
收获认可、持续传播。对于张文友来说,宣讲运河文化不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也影响了更多人去了解、热爱运河文化。“每当有人感兴趣,来追问我,跟我探讨,我就觉得挺有获得感的。”秉持着公益宣讲的信念,无论听众多少,张文友都认真进行讲述,从无敷衍。经常有听众用拍照、绘画等形式认可着他,那是他最大的满足和欣慰。
“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所以更能感受到现在社会的美好,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为这个社会也做不了什么大贡献,只希望能够有一些正向影响,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虽两鬓斑白,张文友始终用一颗分享的心去传播运河故事、弘扬运河文化。或许这并不是伟大的事迹和行为,但在这个外来文化入侵的时代,张文友却始终坚守着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分享传播,于潜移默化中增强一方人对家乡的了解和情感,提升人们的文化自信。哪怕是微弱的力量,也想将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下去,让大家牢记自己的“根”扎在何处,热爱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助力它焕发新的活力。
运河水亘古流淌着,在沉淀千年历史、阅尽千年繁华后,还将持续而静默地滋养着这一方土地。它的故事像一本厚厚的书,而张文友也会将它的故事继续弘扬下去,在每一个傍晚,他的声音依旧会飘荡在运河两岸,伴随着河水流进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