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26 浏览量: 次 来源:
海安市海安街道凤山村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现有党员23名,一个支部一团火,一个党员一盏灯。近年来,党支部坚持以“六有一提升”为目标,创新“党建+”模式,积极打造以“学、做、为”为主要活动内容的“银发先锋”特色品牌,促进支部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坚定、思想体系常新、理想信念永存、豪情壮志满怀,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海安作出了力所能及的新贡献。
一、强化理论学习,建设思想过硬的党员队伍。该支部聚焦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学”字为先,线上线下齐发力,深入开展“三学”,通过迅速动员部署,定制党课专题学;丰富形式载体,畅谈交流思辨学;用活红色资源,身临其境现场学,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重点围绕“五个一”:坚持每月一次党组织生活、讲好一堂微型党课、开展一次主题活动,编印一份学习小报、组织一次送学上门,确保学习教育常态化全覆盖。通过微信、qq群、网络“云课堂”、先锋网站、学习强国APP、《党史百年·天天读》等,推动红色学习走深走实。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多年来,支部书记吴兴宝坚持学字当头,自己先学一步,养成了勤奋笃学的良好习惯。他坚持每天早晨5点起床,花2个小时读文章、看视频、答试题、写心得等,每天“学习强国”的学习积分他都排在第一阵容里,成为组内学习标兵。
二、创新活动载体,打造内涵丰富的红枫家园。一是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按照一年一主题、一季一亮点、一月一活动安排,坚持用好“党日课堂”、 “道德讲堂” “践行课堂”三课堂。开展以“回望百年路,助力新征程”主题的党日活动,通过参观聆听——唤初心、集中宣誓——强党性、主题党课——受教育、座谈交流——提认识、交纳党费——履义务,激励老干部不忘初心,永葆本色。二是系列化开展颂党爱党活动。今年,他们精心策划了“十五一”工作,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开展了“感党恩、颂党情,听党话、跟党走”专题活动。组织离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承诺践诺。举办了“追寻红色印记·抒发爱党情怀”摄影书画展、“讴歌共产党·建功新时代”文艺演出,通过看、说、讲、演等形式,引导老干部赞颂发展成就,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三是特色化传承红色基因。以“开启新征程,银发再出发”为主题,扎实开展百年党史,薪火相传“四百行动”,开展了“百年党史我来学”“百年故事我来讲”“百年历程我重温”“百姓实事我来办”系列活动,打造“薪火学堂”、擦亮“银发先锋”名片。支部成员刘金堂多次为留守儿童宣讲革命传统故事,引导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他讲的“海安七战七捷”革命故事的内容和他对青少年提出的殷切希望成了许多小学生的作文题材。近年来,他们成立的凤山村红枫“三人行”宣讲队,应邀“七进”宣讲150多场次,广受好评。
三、坚持服务奉献,永葆共产党员的模范本色。一是以党建为引领,小站点汇聚“大资源”。该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标准化推进,将红枫志愿服务站打造成为银发生辉的“加油站”、文明实践的“先锋站”。将“老干部工作室”, 打造成为小区的“校外辅导点”、“红色能量点”、“民情气象点”、“便民服务点”、“网格联动点”。成立了“理论宣讲、牵手护蕾、和谐助稳、党建指导、技术推广”五支志愿服务队,引导离退休干部当好“六大员”。去年以来,他们先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2场次,人均服务时长65小时。开展“红枫青荷结对,文明实践同行”、“初心党课”等专题活动8场,服务群众300余人次。“吴兴宝调解室”,累计收集撰写民情议案、建议、调研报告20多份,调解纠纷40余起。二是以项目为抓手,小站点彰显“大担当”。他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老干部志趣特长,打造以“微课堂” “微团队”“微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微服务四季行”红枫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送理论、送科技、送教育、送健康、送文化“五送”活动。志愿者分组采用“线上+线下”的服务方式,指导农民科学开展春耕备耕、田间管理,当好“庄稼医生”“增收宝典”。项目实施以来,共计发放“农技套餐”500多份,接受种养新技术咨询120多人次。85岁的退休干部崔世明义务照顾孤独老人陈桂芳,除了给予生病就医、家事代理、日常照看外累计给老人资助6000多元;老干部李厚本逐户走访,帮助贫困户寻找门路,鼓励他们栽桑养蚕、桑园养鸡,从小蚕的供育到蚕茧的簇中管理、直至摘茧销售都由老李一条龙指导服务。三是以宣传为媒介,小站点传递“大能量”。凤山村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以“牵手护蕾”为重点,创办“儿童关爱之家”、“五老工作室”,倾力“帮教、帮学、帮困”,为困难家庭留守儿童、残疾、困境儿童征集、认领微心愿120多个。将6月1日定为献爱心活动日,累计惠及辖区困难家庭儿童微心愿百余人次。协助计生协会为困难学生家庭发放爱心救助基金5000多元。支部书记吴兴宝把年租金收入近万元的出租房收回来,又自掏腰包10多万元办起了凤山村首个家庭文化室,创办了留守儿童爱心驿站、四点半学校……无偿辅导留守流动儿童6000多人次,让20多名问题孩子重回正道。孩子们都亲切叫他“吴爷爷”。去年,他又腾出一套安置房,花费40多万元,创办“文史阅展之家”。“吾家独办党史展,此作礼献党百龄。面向社会全开放,传教广益颂党恩。”这是吴兴宝为建党百年特意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