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发典型

你的位置: 首页-银发典型

频频善举暖人心   默默奉献见初心
——记泰州市姜堰区离休干部刘汝则

发布时间:2021-10-13    浏览量: 次    来源:泰州市姜堰区委老干部局

刘汝则,男,1930年生,是一名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退伍老兵。1983年离休后,数十年如一日热心公益,累计捐款近20万元,先后获得江苏好人、2020感动中国·江苏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在今年中央文明办发布的7月份“中国好人榜”中,刘汝则光荣入选。

既是党员也是老兵   心系灾情红暖人间

刘汝则出生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甸镇尹庄村,兄弟姐妹6个,小时候家里常常穷得揭不开锅。17岁那年,他报名参军,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因在部队表现优异,他光荣入党。1956年,刘汝则转业到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玉山、阳丰、文城等公社任武装干部,后又任遂平县城关派出所所长,1983年离休后回到姜堰区罗塘街道叶舍社区安度晚年。离休后,老人一直坚持离而不休,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只要哪里一有需要,他总会挺身而出,毫不犹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汝则罹患脑萎缩已近20年,虽然身体不好,但他却每天坚持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2020年入汛后,我国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刘汝则每天都会坐在电视机前,实时关注和讨论汛情的发展情况,看着不少人奋战在抗“汛”一线,刘汝则坐不住了,二话不说,让老伴儿从银行取出自己省吃俭用的5万元现金,在叶舍社区党委书记李亚光的帮助下,由姜堰红十字会将这5万元捐到江西、安徽等地的洪涝灾区。面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感谢,刘汝则很平静地说:“我是一名老兵,也是入党70年的老党员,我的钱是国家给的,现在国家有难,我再还给她。”

情系乡梓余热生辉   扶贫“战场”再立新功

2020年的这笔5万元捐款可不是刘汝则第一次捐款,他平时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不高,穿着朴素,吃的也很简单,但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他却是十分大方。2019年10月,刘汝则老家尹庄村修路,他听说村里资金紧张,便拿出几张存单,次日一早就让老伴去银行取出5万元,捐给村里修路。刘汝则情系桑梓,捐款修路,感动了不少村民。在他的感召下,很多村民都主动要求做义工,经过大家的努力,长近500米、宽3米的村路提前竣工通车,方便了众多村民行走。提到刘汝则,尹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文武赞不绝口:“刘汝则不光捐钱修路,每次回老家,只要一听说谁家有困难,他都会主动上门看望、捐款捐物。”

作为一名老党员,刘汝则时刻保持着赤诚初心,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发挥最大的余热。只要听说有困难学生没钱上学,他就会主动联系、慷慨解囊。2014年夏,刘汝则看到新闻里姜堰正在开展“圆梦助学”活动,他赶紧与老伴儿商量,将家中几万元存款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帮助多个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2020年,刘汝则无意中了解到,张甸老家一名学生小刘正在为大学学费发愁。为解决燃眉之急,他当即送去了几万元,帮助小刘打开了大学校园的门。在“2020感动中国·江苏十大年度人物”的颁奖典礼上,小刘还特地来到现场,送上自己勤工俭学为爷爷买来的鞋,刘汝则推辞再三才收下鞋,眼里闪着泪光说:“不应该浪费钱给我买东西,我前阵子还想给他打电话,问问他钱够不够用,不够我再汇点给他。”刘老朴实的语言却表达了作为共产党员最真的初心。

毕生勤俭不舍粒米   一生积蓄资助他人

刘汝则很“抠”,他和老伴生活几十年,总是能省则省,十分节俭。他平时很少花钱买衣服,出门只穿一双8元买来的鞋,一件衣服也都要穿上十几年。但是,刘汝则也很“大方”,30多年来,不管哪里有灾情、谁家有困难,刘汝则总是义无反顾,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的存款,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多年来,老人的各类公益捐款金额,累计近20万元。

刘汝则50多平米的住房极其简朴,却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特别是精心摆放的三样东西被刘汝则称为“宝贝”,分别为“党员家庭”“光荣之家”两块铜牌和墙上挂满奖章的照片。他说:“这上面总共有7块奖章,都是我在战场上立战功所得。当年,不少战友牺牲了,我有幸活下来,虽然现在捐了点钱物,但跟牺牲的战友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

一身洗得褪色的深蓝色套装,一双刷得发白的老布鞋,在别人眼中如此平凡普通的刘汝则,却在用大义大爱践行入党誓言,“古梅无他求,点红暖人间。”

“对自己,节俭毕生不舍粒米;对他人,慷慨解囊倾力相助。一件旧衣数十年,一生积蓄为他人。容颜易老、初心依旧,他用70年党龄的赤子之心为我们诠释火光长明的信仰之灯如何闪耀动人。”这是他“中国好人”的颁奖词,也是他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