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发典型

你的位置: 首页-银发典型

【百佳党员】在创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尽情奉献
——南通市崇川区钟秀街道党工委原宣传委员冯吉仁

发布时间:2021-10-26    浏览量: 次    来源:

冯吉仁同志2004年从街道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担任钟秀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干起了关心下一代工作。这17年来,他在关工园地里不断创新,甘于奉献,用心、用情、用爱演绎着情系青少年的动人故事,诠释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真谛,展示着退休干部党员的感人风采。他两次分别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者和全省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一、倾心办站,做流动花朵的守望者

南通市崇川区钟秀街道辖区内有南通最大的建材市场和小商品市场,在这里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他们忙于打工挣钱,很少顾到孩子。我看到放学后,孩子们经常在嬉戏、追逐、打闹。冯老师看在眼里,决定开办辅导站。2004年退休后,他利用社区一间房子办起了作文义务辅导班,参加辅导的孩子只有20多个。2006年4月,冯老率先在崇川区创办了城北村社区爱心校外教育辅导站,来站参学的孩子一下子增加到160多人。教员和教室成了问题,冯老联络了几个五老一齐奔走,到南通大学联系,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担任辅导员。找到社区领导商量,想方设法腾出地方,建起了4个教室,投入19万元新建了多功能活动室,分成四个班,创新教学内容,开设了趣味数学、兴趣作文、快乐英语、朗诵演讲、武术健身等趣味性教学课程,他亲自教兴趣作文,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赢得了孩子喜爱、家长的交口称赞。一次座谈会上,家住山东枣庄的罗广策家长深情说:“我在此替孩子们谢谢你们,因为有了你们,才使孩子有了一个快乐暑假,我们不再因上班为孩子安全而发愁,你们就像孩子的亲人。”2006年7月15日,一位残疾人学生家长拨通了市长热线说:“丁市长,我们钟秀街道城北村社区有个爱心校外辅导站,为我们流动人口子女服务,非常好……”事后丁市长派秘书到爱心辅导站实地观看孩子们上课、开展活动……就立刻打电话到电视台。南通电视台两个记者赶过来,拍下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当晚第一次以“流动花朵的守望者”为主题作了报道。

创办“流动花朵”七彩假日夏令营,连续12年带领孩子走进一大会址、周总理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爱心校外教育辅导站“关爱流动花朵”,被评为全省十大社区感动故事,城北和百花两个社区辅导站分别被评为全省城乡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优秀辅导站和示范辅导站。吸引力广东、内蒙古、上海、南京等省内外30多批次关工委组团前来学习交流。《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视频道、江苏电视台都作了报道。中国关工委顾秀莲主任一行来到爱心校外教育辅导站视察,以“你们的工作很出色,很实在,成效显著,是名不虚传的全国典型”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倾力奉献,做积极宣讲的践行者

为了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冯老不断创新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工作。17年来,他坚持亲自撰写讲稿107篇,达60多万字;坚持拓展宣讲范围,从社区走向校园、班级,走向全区;坚持扩大宣讲对象,从中小学生扩大到高中生、大学生、社区青年和社区党员干部;坚持创新宣讲形式,从单一以讲为主到亲手制作视频,图文并茂生动讲述。经常奔波于全区20多个校外教育辅导站作讲座每年达60多场次,还克服困难做好工作。有时他顶风冒雨去宣讲。有一次上午在百花村社区宣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变化,下午一点半到城北村社区,三点半还要赶到离城北6公里的校北村社区宣讲。在城北宣讲结束时,外面刮起大风,下起了倾盆大雨,他顶着大风,冒着暴雨准时赶到校北村社区,当他走进会议室时大家报以热烈掌声。

有时他带病去宣讲,结合“学史立志、崇德向善”主题教育,在文亮小学举办主题教育培训班。每周星期二中午12时至1时,给学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讲党史、国史、军史、少先队史,讲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科学家的故事。一天正在阶梯教室给四年级3个班孩子讲党史,突然胃病复发,他忍着病痛讲完。后在医院做胃镜,诊断患上了胃溃疡,医生要他一定要在家好好休息。可刚从医院回来,接到电话说下午三时要到南通市实验小学给五年级一班上法制课,他把医生的话置之度外,准时来到市实验小学,以“学国旗法,强中国心”为主题,讲授《国旗法》。下课时,实验小学分管校站结合工作的副校长对他说:“冯老师,我坐后面听您讲课,讲得精彩,孩子要听。您能不能把我校五年级剩下的10个班全讲过去!”他说:“行啊。”后来他带病讲完了10个班。还深入9个社区、7所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今年党史学习教育中,他走进校园、社区、企业宣讲41场,3100多青少年、300多名党员和400多名群众受到教育。

围绕主题教育活动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他先后四次在全省经验交流会上发言,受到一致好评。

有时他克服家庭困难去宣讲。为了创新主题教育活动,他曾带领孩子们去走访南通“三一八”烈士钱素凡的遗孀94岁的孙术老师。那天刚出发,家里打电话说他爱人发热39度,要他回去带她去医院挂水。因为寻访是他联系的,不能不去。他立即打电话给小女儿,要她请假带母亲去医院。冯老仍带领孩子走进了孙术老师的家,让孩子们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三、倾情帮扶,做特殊儿童的关爱者

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他时时的牵挂,在他倡导下,创立困难救助长效机制,建立了钟秀街道“爱心基金”。17年来,该基金共募集了123.8万多元,2000多人次困难学生受助。他还主动落实措施,为家庭困难、身患重病、孤残学生组织捐款。2012年10月,百花村社区9组年仅19岁大学生陆蕾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每天的医药费达5000多元,而她的父母双双下岗。为了挽救陆蕾,全家10多万存款仅2个月就全部用完。得知这一信息,为挽救年轻的生命,冯老立即与街道妇联、团工委商量,决定向全街道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发出募捐倡议。他带头捐款1000元,带领志愿者捧着流动捐款箱,深入商店、市场、企业组织捐款。全街道共捐款35万元,让陆蕾顺利进行了骨髓移植。

创立常态思想帮扶机制,对问题青少年倾情帮助。一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小陈,读五年级时痴迷网吧,没有钱上网就偷家中的东西变钱,在网吧泡了四天四夜,父亲找到后就是一顿毒打。那天晚上,他冒着小雨赶到小陈家,对父子俩分别进行了教育,直到深夜12点钟才离开。小陈升六年级后,又因为偷了同学20元钱,被老师发现告诉其家长,小陈父亲又是一顿毒打。晚上,他又赶到小陈家,发现小陈被父亲用铁链子锁着,便急忙让小陈父亲打开铁链,就如何教育子女与他长谈。第二天他又到学校,在小陈的班上对全班孩子进行了教育,并与老师沟通,共同帮助小陈消除网瘾。

17年的辛勤耕耘他没有白费,一位受助的学生在写给区关工委领导的信中说:“感谢冯老师,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更要感谢雪中送炭,救人于危难的南通精神和崇川气质。我要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将关工委的爱心传扬。”

老干部爱心也激励了参与辅导站工作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在辅导站默默奉献,茁壮成长,许多毕业后走上了报社记者、大学教师、机关干部的岗位。有的在辅导站工作出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被评为全省城乡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先进个人。一位去年在辅导站工作的大学生来信说:“冯老师你一直默默地影响着我们,你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一个真诚关爱我们成长的热心人。冯老师,我爱您!”这样的信一封又一封,这样的话一句又一句,时时刻刻感动着他,鼓舞着他,也激励着他,不忘初心,继续在关爱路上不断创新、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