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9 浏览量: 次 来源:
严宪同志,1954年11月生,中共党员,曾任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退休前任南通市人大常委、外事宗教委员会主任、城乡建设环境资源委员会主任,现任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
退休不褪色,自2016年起,严宪同志始终坚守在老科协工作一线,致力于科普教育工作,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积极为开发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针对开发区发展空间的问题,她带领团队专题研究,形成的课题报告《推动南通开发区和通州湾示范区联动融合发展,共建江苏新出海通道产业新高地的思考与建议》,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得到市委书记徐惠民高度评价,并亲自批示“所提建议很好很有价值”。
一、广纳人才夯基础
一是以身作则带队伍。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四年党龄的老党员,严宪同志退休后依然高标准自我要求,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自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她注重会员思想政治建设,今年以来,多次通过例会、座谈研讨等形式,组织老科协工作人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理论学习交流。
二是整合力量强队伍。为推动老科协工作提质增效,她亲自走访机关、学校、企业等相关单位,发挥个人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专业人才,把讲政治、业务精、有专长的老同志推荐到协会中来,不断充实老科协队伍力量。她担任老科协会长六年多来,老科协队伍逐渐壮大,目前协会拥有各类科技专业人士300多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拥有单项专业特长的专家46人,入聘市级专家16人。
二、科普教育暖人心
一是搭建新平台。为拓宽教育载体,提高科普成效,严宪同志高度重视科普教育新平台的搭建工作。2019年,开发区老科协以竹行街道为试点,建立了科技含量较高、内容丰富、老少皆宜的街道社区科普馆。2020年4月,市委书记徐惠民亲临科普馆参观体验,对建设情况给予了高度肯定。为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知识水平,丰富中老年群体业余文化生活,在“农转居”社区附近开办社区科普大学,目前开发区已实现全覆盖。2019年6月起,在严宪同志的倡导下,开发区老科协创办“科普之窗”季刊,将最新产业动态、新兴业态等专业、深度的权威信息、专业知识及时传递给社区、企事业单位等有关人员,每期发行量达4000余份。
二是科普获实效。在严宪同志的带领下,开发区老科技工作硕果累累。2019年12月8日,南通日报及市老科协“江海平谈”网络平台以《大力开展社区科普—“没有围墙的大学”座无虚席》为题,肯定了开发区社区科普大学三年来的工作成果。2020年7月13日,南通日报头版《党建引领推动村民向市民“转身”——南通开发区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调查》一文中提到:办好“一校(社区科普大学)、一馆(社区科普馆)”,提升“农转居”新市民科学文明素养,做到党建引领,以文化人,有力地推动了村民向市民的“转身”,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三、多措并举助发展
根据国家、省、市老科协的工作部署,严宪同志带领老科协的同志着眼企业创新发展,致力企业智能化改造,找准热点、抓住难点,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开展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
一是发挥人才优势。为助力开发区企业良性发展,严宪同志多次带队前往同济大学、上海交大、南通大学等周边高校,邀请专家教授来区,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深入推动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
二是发挥载体优势。严宪同志深知信息平台搭建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她牵头举办相关讲座,邀请知名软件、智能产品服务商进行演示,为区内企业创新发展助力赋能。在她的努力下,开发区老科协与《中国企业报》联合举办“南通开发区智能提升企业家论坛”,以线上直播、线下传播的方式,宣传开发区政府关心企业、推动企业应用新技术转型升级的工作,相关做法在“今日头条”“中国企业网”“江海平谈”等10多家媒体发布。
三是发挥合作优势。严宪同志坚信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她的领导下,开发区老科协致力于企业创新发展,创新设立开发区企业智能化提升战略合作联盟,引领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目前,智能联盟成员已扩展到61个,累计完成智能技术改造项目63个。其中,帮助企业对接上云服务并获得通过省级四星级上云企业达5家,完成以智能改造为特征的产学研项目28个,以联盟成员为主、由开发区老科协向市科协申报自然科学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