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08 浏览量: 次 来源:
每个月的15日,对丹阳市法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60余名老同志来说,都是值得期待的一天。在这一天,老同志会从小城的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支部活动。要问如何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组织得具有这样强大的吸引力,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支部书记朱钧荣。
一片用心打造美好“家园”
1966年入党、今年79岁的朱钧荣,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既然老同志对我这般信任,我就一定不能辜负了他们的期待。”2005年11月的一天,正式当选支部书记后,怎样把支部搞活、把支部的凝聚力提高,也成了朱钧荣每天都要思考的问题。
为了让老同志身、心皆有归处,担任支部书记后不久,朱钧荣便敲开了法院领导的办公室大门,邀请院领导走进当时的老同志活动室。指着生锈的会议桌、高低脚的板凳、斑驳的墙面,朱钧荣晓之以理地与院领导争取经费,改善活动室的硬件措施。
必要的设施更换一新后,朱钧荣又倾力把老同志活动室打造成“学习之家”、“健康之家”、“温暖之家”。他不仅自己动手,设计展览版面等,把老干部活动室装饰得美观大方,时尚清新,还把过去“坐井观天”关起门来学习的方式,改为“走出去”、“请进来”,实行多元化学习。每逢集中学习日,他都会提前来到活动室,将其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桌上摆放好学习资料,冲好开水,自筹经费买来水果等。
如今,“老同志之家”已经成了大家思想的“充电室”,知识的“加油站”。
一份暖心倾注“娘家”关怀
进入法院工作前,朱钧荣曾在部队接受锤炼20载。这段不平凡的经历除了让他得到成长,收获荣誉,也让他深刻体会到妻子的不易。在感念妻子默默陪伴在侧的同时,朱钧荣也对支部老同志的家属十分关心。
2006年,一位姜姓老干部去世,朱钧荣得知后,第一时间给院领导打电话,告知消息,并提议院领导与自己一同上门悼念,送去“娘家人”的关爱与安慰。打那以后,支部每当有老同志或其家属离世,院领导都会与朱钧荣一同上门吊唁,并为家属操办后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件事也让朱钧荣感触较深,老同志退下来,光靠每月一次的组织学习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便萌生了建立“暖心六敲门”服务关怀制度的设想,即:生病住院上门看望,家庭困难上门帮助,家庭变故上门慰问,家有喜事上门祝贺,病故去世上门吊唁,重大节日上门慰问。
近年来,“暖心六敲门”服务关怀制度得到了不断的完善,逐渐形成了制度化,尤其在老同志家庭发生变故上,更富有人性化和亲情化。
一番创新激起党建“活水”
在老同志的眼中,“老朱”有股爱创新的劲儿,这也成了法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名声在外、获得诸多荣誉的背后原因。
针对老同志反映比较强烈的“老干部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就是读读报、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朱钧荣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单调的支部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并积极付诸实践。例如:针对支部老军人多的特点,每年“八一”建军节,他都会组织老同志唱军歌、唱红歌,还制作了《我是一个兵》画册;为引导老同志发挥独特优势、凝聚正能量,他不定期组织老同志开展“走基层、观变化、议发展”活动;依托支部“银发讲习堂”,组织老同志讲述初心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引导老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丰富多彩、内涵丰富、寓教于乐的支部活动,使得老同志参与率达98%以上,个别行动不便的老同志还会在家人的陪护下坚持参加。
随着退休的老同志越来越多,除了为新加入支部的老同志举行欢迎仪式,以缓解他们脱离工作岗位而产生的心理落差,朱钧荣还会亲手制作政治生日卡,将每位老同志的入党时间印在卡片上,在加入支部的当天向其发放。他说,这既是关心,也是提醒。作为一名党员,应当时刻在岗不褪色。
一股恒心绘就银发生辉
自2005年担任支部书记一职后,朱钧荣用真情实干赢得了老同志的一致赞誉与信任,在他们眼中,朱钧荣是思想上的领路人,也是生活上的贴心人。因此,每逢换届,朱钧荣总是在老同志与院领导的劝说下继续“领头”。
2019年,在支部落实推进“银发生辉”工程中,许多老同志积极主动报名,要求加入支部银发法律志愿服务分队,并在朱钧荣的带领下,积极发挥自身懂法、会法的优势,经常性地走入社区和群众之中,宣传群众关注的法律法规,深得社会群众的好评。在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朱钧荣又带领志愿分队的老党员自发参与社会联防联控工作,上门发放防疫宣传资料、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等等,积极响应支部捐款的倡议,争相捐款……就这样,支部已连续14年被丹阳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市人社局评为先进党支部,并先后获评“江苏省先进党支部”、“镇江市先进党支部”和镇江市“六有一提升”示范党支部。
16载光阴,虽似弹指一挥,但朱钧荣如一日的辛勤付出,诠释了一代老党员执着忠诚的信念。他以一腔热情、一股恒心绘就了银发生辉的美景,正可谓:莫说当年有多勇,喜看今朝夕阳红。休道余生无多日,老有所为奉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