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1-11 浏览量: 次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离退休第四党支部成立至今有近20 年,支部现有党员36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党员 11人。
一、建家组队,“老有所依”聚合力
党支部按期进行换届改选,2020 年,围绕“讲政治、讲原则、讲团结、讲奉献、有能力、有精力、有活力、有体力”的选配标准,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和支部成员。大家团结一心,分工负责,以身作则,定期召开支委会,制定工作计划,商议支部活动, 及时总结汇报。支部书记徐桂英全心扑在工作上,有时累到发烧嗓哑、青光眼症发仍坚持不懈;副书记陈亚新线上线下以身作则, 热心为老同志解决网络问题;组织委员杨德彪生病刚出院就张罗着为党员收纳党费;宣传委员沈天山经常用相机捕捉支部风采; 纪检委员雪晓枫同志,从住所到学校往返3 个多小时参加支部活动,从不缺席。
积极推进“标准+示范”“六有一提升”支部建设,圆满完成了“六有一提升”中六大项、28 小项的逐条自查,并在省委老干部局“六有一提升”达标创优复核验收工作中,以97 分高分通过评审,得到省委老干部局专家评审组的充分肯定。支部先后获得南京医科大学“优秀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示范工作室”、校“最佳党日活动”、“党建工作创新奖”等荣誉表彰。
二、强基固本,“老有所学”树新风
支部党员注重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榜样学习,通过辅导、自学、座谈、交流等方式,共学党章讲话,共读优秀书籍, 共评学习心得,共享学习乐趣。。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11 日的“党员活动日”从不间断,每年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有汇报,每次活动有准备、有记录、有成效。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支部陆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疫情期间多次组织党员线上学习,介绍武汉抗疫英雄、全国优秀党员陈旭峰先进事迹,“学好民法典”报告和“2021年经济形势展望和政策重点”报告。大家认真观看、热烈讨论并撰写心得。期间,有些年事已高老同志,坚持分几次看完报告。党员高逸龙患有眼疾、任明霞同志严重腰腿疼仍认真学习和撰写; 在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邀请了老党员郭志安在网络平台, 讲述他们夫妇当年参军参战的经历;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优良家风、传承家庭美德的有关论述后,大家围绕“立家规、正家风”展开讨论,近一半党员分享了自己的家风故事和学习心得,原校领导张振声、王启堂带头参与讨论,党员陈录同志翻阅自家七代家谱总结家规。
针对支部党员数量多、出门难、居住分散的特点,及时建立党支部微信群,且始终保持着活跃状态。支部书记几乎每日推送《学习强国》内容,其他同志也推荐好帖,如:疫情期的温暖提示,病痛时的贴心问候,节假日中的温馨祝福,寂寞中的快乐分享。此外,还通过微党课、主题报告会、主题党日活动等丰富支部生活,如:参观红色基地、凭吊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讲述入党初心、与学生班级共建、游览美丽乡村、“抗击新冠献爱心”等。
三、真诚关怀,“老有所属”送温暖
多年坚持走访慰问制度,在支部党员生病住院、重大变故、弥留去世、重大节日时必看必访。一方面了解现状、介绍情况, 反馈信息,关心问候,另一方面听取意见建议。此外,还保持和老同志保持日常联系,第一时间向困难党员伸出援手,特别帮那些看病有困难的老党员联系医院、提供帮助,甚至“年轻”的老党员亲自驾车上门帮助排忧解难。积极营造以“老”助“老”、“和睦邻里”、“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四、银发生辉,“老有所为”再奉献
秉持“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理念,积极投身“银发生辉”志愿服务行动,为学校发展和党的事业添砖加瓦。原校领导张振声、陈荣华、伏延新、王启棠同志,心系学校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积极建言献策;王一镗老教授,退休后开创我国急诊医学和灾难医学事业,开设急诊专业,撰写《王一镗急诊医学》等 200 多万字的著作,被中组部表彰为“离退休先进个人”;耄耋之年的医学老专家许瑞征、虞茂兰、赵同生、张文钦退而不休, 多年坚守在医疗岗位上救死扶伤;徐桂英、陈亚新致力于校关工工作,助力青年师生教育教学与成长成才;徐桂英、梁月、任明霞、高逸龙、董亚丽多年投身于南医大老年大学建设;沈天山多次组织老同志去摄影采风;董亚利经常参加校内外公益演出;雪晓枫多年为在校学生心理咨询,并用积蓄为离退休活动中心购置钢琴;沈建同志多年担任校内外“费孝通奖学金”评定工作;支委谢素陶虽遭遇丈夫瘫痪、女儿早逝等不幸,仍认真做好支部工作;老支书郭志安、徐桂英努力让党建进学校、进社区、进家门, 积极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第四党支部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纷纷以实际行动保持党员先进性,切实做到“组织观念常有,思想观念常新,精神生活常乐,为民之心常存”,共同建设出一支规范型、学习型、实践型、先进型的“四型”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