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发典型

你的位置: 首页-银发典型

【百佳党员】守初心余热生辉   担使命老有所为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徐杨乡原副乡长王开虎

发布时间:2021-11-13    浏览量: 次    来源:

王开虎同志,1957年9月出生,199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8年退休后,一直担任徐杨街道老干部党支部书记。退休后的他依旧保持着一颗赤诚之心,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退休干部、一名党员在国旗、党旗下的铮铮誓言,谱写了充满大爱的无悔人生……

心怀大爱   筑牢防疫安全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王开虎对支部党员表示“疫情防控刻不容缓,我们老党员要带头行动,老年人要带头防控,让国家负担少一点!”战“疫”不能只是嘴上说说,面对这场硬仗,他带领支部老党员们来到防疫一线,积极配合大砖桥社区、林语美墅小区,做好武汉返乡人员和与武汉接触人员的排查工作。老党员们不惧艰险、不厌其烦,采取上门登记与电话询问相结合的方法,短时间内就构建了大砖桥社区、林语美墅小区目标人员数据的大体框架。除了收集数据外,王开虎还主动在林语美墅小区门口协助物业人员做好业主出入证发放、出入登记和体温测量等工作。面对有些不理解、不愿配合工作的业主,他坚持每天上门或者电话向其解释疫情的严重性,并告知这是防疫工作的必要举措,直到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种灵活而有效的工作方法巧妙化解了矛盾,又起到了防疫宣传的效果,并且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他的用心守护为居民筑牢了防“疫”安全墙。

心向未来   “四点半课堂”呵护成长

徐杨街道办事处是开发区工业企业集中区,境内企业2019家,流动人口10万之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问题十分突出。为解决孩子们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王开虎通过多方调研,实地走访,拓宽思路,以兴强村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为试点开办了“四点半课堂”。为了办好“四点半课堂”,让孩子们安全学习、快乐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他带领着支部党员们付出了大量的心力:为守护好学生的安全问题,他们经过数日反复推敲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为了让孩子们享受更多更优质的资源,他带领支部老党员们奔波在附近大中专院校,最终感动了一批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优秀青年教师和在校大学生来为学生上课;为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课程,他们想方设法的开设了国学经典颂读、书法、绘画、棋类、球类运动等兴趣课堂,充实了“四点半课堂”的学习内容……功夫不负有心人,“四点半课堂”不仅温暖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心,更成为了徐杨街道的特色品牌。今年上小学2年级的严欣怡就是“四点半课堂”典型获益者,严欣怡的妈妈说:“‘四点半课堂’,不仅让我们外来家长安心上班,还让我们省了一笔兴趣班的培训费,真是省钱省心啊,这么暖心的服务着实让我们老百姓幸福感倍增。”

心系群众   真情帮扶传递正能量

多年来,王开虎同志从各种途径向社会积极捐款,用自己的爱心向身边的人传递着正能量。疫情期间,他第一时间主动捐款1000元;王开虎同志每周都要去困难老党员家,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老党员们及时解决生活困难;兴强花园10岁的小男孩高祥俊父亲离世,母亲改嫁,爷爷忙于打零工挣钱顾不上照顾他,王开虎从村书记那儿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照顾高祥俊的生活起居和课业辅导……兴强花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有困难找王乡!”当很多居民称赞他了不起时,他却说:“我这一把年纪了,能为党为人民做点事,尽点微薄之力,我感觉特别充实!”

心系发展   做攻坚克难的“润滑剂”

作为老干部党支部这支25人的队伍的“领头雁”,王开虎特别注意其自身作用的发挥,他在社会管理创新、城市面貌提升等方面为徐杨发展发挥着余热。征地拆迁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但作为基层的老骨干,他带领着支部的老党员们主动发挥余热、勇于担当,不仅充当“钉子户”拆迁的“润滑剂”,还努力为拆迁户解决家庭困难,让群众拥有最大获得感。为了让群众开心拆迁、主动拆迁,切实享受到拆迁的益处,他始终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在政策法律范围内本着“争取群众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注重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因户制宜,做到依法、和谐、亲情拆迁。他坚持实地走访每户拆迁户,详细了解每名拆迁户的意愿,综合每户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拆迁方案,并为他们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他还主动帮助被拆迁户解决拆迁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如临时安置、清运垃圾等,受到群众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