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1 浏览量: 次 来源:
刘聿平,1940年12月出生,1959年3月入伍,1960年7月入党,1982年2月转业到原宿迁县检察院任副检察长,2001年退休。退休后,他力所能及地发挥余热,始终坚守初心做奉献、退而不休献余热、老有所为谱新篇,充分体现出一名老党员的先进性。
1960年7月1日,刘聿平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连队指导员找他谈话,他说:“我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是党给了我上学的机会,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现在加入了党组织,我要更加努力,一辈子报答党恩。”指导员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胸怀报党恩之情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按照入党誓词去做,一生都要忠于党的事业,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挫折、危险哪怕流血牺牲都不能动摇,这才算得上真正的共产党员”。指导员的一席话使刘聿平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要一生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持这样坚定的信仰,刘聿平同志始终不忘初心,坚持退休不褪色,积极发挥余热,获得了2015年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7年全市最美老干部,2020年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一是做对党忠诚的“践行者”,洒尽余热报党恩。部队服役23年,1982年转业到宿迁县检察院工作20年,40余年里,刘聿平同志坚定地跟着党的步伐,始终坚守、践行初心,尽心尽力工作、全心全意服务。从宿豫检察院光荣退休后,他觉得作为一名党龄超过40年的老党员,应该还能再为党的事业添砖加瓦、为群众再做些有益的事情、为社会再多做点贡献。于是他走出家门,再次上“岗”,积极参与宿豫区夕阳红报道组工作,并于2011年担任报道组组长、执行主编。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示范表率,他主动参与居住社区宿城区凤凰社区老干部党支部工作,并于2018年10月担任宿城区凤凰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副书记,认真参与组织开展支部活动,积极为党员上党课等,让老干部党支部规范运转。退休近20年,他一刻不曾忘记自己的初心,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地投身于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中去,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
二是做老干部工作的“宣传者”,全力奏响夕阳颂。活到老学到老,刘聿平深知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发挥余热、作出贡献,2006年他走进了宿豫区老年大学,在音乐、诗词、文学三个班级学习,通过一段时间学习,他的文学、乐理等知识有了很大提高,为他做好宣传工作打下了基础。宿豫区夕阳红报道组于2002年初成立,并于当年创办了《宿豫老干部》刊物,至今已近20年,报道组办刊秉持“老干部写、写老干部,不断提升老干部工作影响力”的宗旨,作者、编者不拿分文报酬,纯属无私奉献,截至目前,已经出刊164期累计约295万字。2008年,刘聿平同志加入夕阳红报道组,先后撰写了文章110余篇,其中20多篇文章被市级以上媒体选登。2011年春,原报道组长、执行主编吴云程同志因病卧床,于是将报道组事务和执行主编的任务交给了他。为不让读者失望,不降低刊物的质量,他认真向老同志学习、请教,每期刊物编辑完后,认真组织校对把关,经常组织交流文稿撰写技巧等,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他受益匪浅,得到迅速提升。9年来,他共编辑《宿豫老干部》75期约825篇文章、550首诗词、125万字,深受广大老干部、老同志的欢迎,为老同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同时,为了提高全体报道组人员的看齐意识,与时俱进提高刊物质量,2017年春,夕阳红报道组临时党支部换届,他担任支部书记,每月2次开展专题学习会,组织老党员学习党的政策方针、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在刊物上设立学习心得专栏,积极弘扬“主旋律”。
三是做文艺作品的“创造者”,积极传播正能量。为了更好传播时代“好声音”,刘聿平同志积极尝试创作文艺节目和歌曲。初期创作的《马陵山美丽的家园》歌曲,获得“中国大众音乐协会”颁发的词曲银奖,从此激发了他对词曲和文艺创作的热情。十多年来,他先后创作讴歌党、歌颂祖国、颂扬宿迁、赞美老人幸福晚年等词曲40多首,说唱节目50多个。这些词曲和文艺节目有的被宿迁、宿豫剧目刊物刊登,有的由老年大学、街道社区、乡镇文艺团体组织演出,得到很好的社会宣传效果。2020年春,在全民抗击疫情的战役中,他编写了战疫情的短文、诗歌、快板8篇,被《中国老年》杂志刊载,并被基层一线广泛宣传,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做基层一线的“普法者”,发挥特长促和谐。刘聿平同志从事政法工作近20年,参加过全省法律专业学习1年,多年在检察一线办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退休后,刘聿平积极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经验再为社会做些事,他多次在老干部刊物里撰写法律知识文章,比如《老年人要学点继承法》连载6篇,受到广大老同志欢迎。为了帮助更多的基层群众,刘聿平积极参加关工委组织的爱心活动,先后30余次到乡镇给学生们讲法治课,积极参与各类法治公益活动,为社区居民、乡村干部、基层百姓等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覆盖达1500余人次,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