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2 浏览量: 次 来源:射阳县委老干部局
“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在射阳县新坍镇贺仁村,当人们提起陈正炎的名字,都夸赞他是一个始终不忘家乡的好干部。陈正炎曾经担任射阳县新坍镇供销社主任、书记,轧花厂厂长等职。退休后任镇老干部党支部副书记、退服站副站长17年之久,还一直兼任贺仁村关工委主任、扶贫协会组长、老年协会主席等职务。在一些人看来,年老退休应该留在家中颐养天年,陈老却觉得在自己土生土长在这块地方上,就应该多为父老乡亲服务。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多次被市、县、镇授予先进称号。
热心创建村级老年大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教育成为广大农村老人求知、求乐的迫切需求。为此,陈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提议创办村级老年大学并被采纳,2000年,全市唯一的村级老年大学——贺仁村老年大学正式成立。老年大学自创办以来,在校学员从最初的40余人发展到200余人,每次授课时,还吸引了不少的邻村和外县学员。陈老既当常务副校长又当教员,还聘请部分退休教师和在农技、法律、养生等方面有专长的人员授课,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上门为农民大户提供服务,加快了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他同教学人员将防控知识编写成《防新冠三字经》,利用村高音喇叭进行反复宣传,让大家学得进、记得住、用得上,得到了干群的一致好评。村老年大学从筹备到日常办学,陈老都亲力亲为,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13年贺仁村老年大学荣获“盐城市老年大学示范学校”称号。
心系乡村“微调解”。“退休了能为家乡发展出力、能为百姓办事是福份,不能对不起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陈老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07年,贺仁村被镇列入土地整理重点项目区,工作面广量大,牵涉到每户村民的根本利益。为保证这项工程顺利开展,陈老主动建议村两委会建立“夕阳红”民事调解工作站。工作开展后,他聘请村里德高望重和熟悉法律法规的同志为调解员,哪里有矛盾和纠纷,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陈老不顾年老体衰,坚持每天奔波于项目区建设一线,用真诚和包容打动纠纷当事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工作站当年协助村干部调解矛盾31起,没有一件矛盾纠纷上交处理。2015年8月的一天,县老龄委、各镇相关代表200多人聚集陈老家召开现场会,由他介绍经验。《射阳日报》以《夕阳别样红》、省《民主与法律》报以《霜叶红于二月花》为题分别作了专题报道。2016年,陈老被评为盐城市“老有所为之星”。
与门球结下不解之缘。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就要有一个好身体。2004年,陈老患膀胱恶性肿瘤,手术后他坚持康复锻炼,每天晨跑5公里,从不间断,和他见面谈笑风生,元气满满,看不出是一个患过重病的人。他年轻时天性好动,热爱球类运动。退休后学起了打门球,坚持打球32年,是镇老干部门球队打球最早、球龄最长的一名骨干队员。有一次,村里几位老年人见他经常打门球也产生了兴趣,但镇门球场地离他们家较远,来去不方便。于是他将在村里建门球场的想法提出后,得到村干部的积极支持,2014年,全市第一家村级门球队正式成立。从筹备建场开始,他处处以身作则,精心规划场址,筹措所需费用,同大家一起拉石滚压土铺砂。新手初学打球有难度,他耐心讲解打门球的方法、技巧和规则,手把手的传授握杆、击球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贺仁村门球队在全县门球锦标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
如今,陈老已跨入92岁高龄,但他依然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余热生辉耀鹤乡,不知疲倦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