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发典型

你的位置: 首页-银发典型

72年,4次入党申请,九秩老人终圆梦——太仓90岁离休干部胡国芬矢志不渝入党记

发布时间:2023-11-04    浏览量: 次    来源:太仓市委老干部局

“这一天,我等了72年,我一生都信党、跟随党、热爱党,今天终于圆梦了。”2023年6月29日,90岁的胡国芬第一次参加市委老干部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党员大会上几度哽咽。

1951年、1988年、2012年她先后3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均因种种原因心愿未遂。虽觉有些遗憾,但并不灰心,梦想的种子一旦扎根,无论在哪个岗位,在职或离休,她总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追随党,参军入伍永向前

胡国芬1933年11月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药店职员家庭,1948年春,她参加了上海党的外围组织“灯塔团契”。1949年8月,她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3月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我是党培养出来的,我想加入党的组织。”1951年初,18岁的胡国芬在军政大学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不久,胡国芬到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部电台任报务员,后来又借调到装甲兵电信大队当报务教员,连续2次荣立三等功。1954年坚决服从安排到地方电信局,70年代调到太仓,在蔬菜公司任职。“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这本身就是一名党员的行为标准。”她经常这样解释自己的工作调动。

靠近党,离而不休报党恩

1983年,胡国芬离休后,她依然尽己所能,一点一滴地报答着党的恩情。她平日里勤俭节约、对自己很“小气”,在公益助学上却一向很“大方”。

自2007年起,她开始扶贫助学。从一对一结对再到与老伴方耀堂在市关工委设立“芬芳助学基金”,先后捐资30余万元(芬芳助学基金2期25万,个人结对5万余元)。16年来,在她的帮助下,受到资助的贫困生已陆续全部考入大学,其中4人已参加工作,并一直保持联系。

在国家有难、同胞有难时,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抗击疫情,她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先后拿出3万元,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帮助社会。

“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国家和党给我的,我想为国家尽一份力”。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苏州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苏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个人”、太仓市慈善之星、优秀宣讲员等众多殊荣,既是她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人生写照,也是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深情诠释。

加入党,言传身教好榜样

2021年2月,胡国芬在报刊杂志上看到高龄老人入党的报道,重新点燃了她心中的期望。她提笔第4次写下入党申请书,郑重地递交给老干部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胡老来递交入党申请书那天,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她声音是颤抖的,可以看出很激动。她这么大的年龄入党不图什么,这就是信仰!”市委老干部局党总支书记高洁说。对她的入党申请,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高度重视,详细了解了她的入党动机、生活和思想状况。经过认真走访和考察,老干部局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同意将胡国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姚建军、徐兰娟当起她的入党介绍人。

“胡国芬入党的事,不仅满足了一名追随者一生的心愿,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姚建军说,不少人已经把胡国芬作为自己人生的标杆。

2023年10月20日,在支部活动上,她交了一笔万元的特殊党费。以交特殊党费的方式,以尽绵薄之力回报党的恩情,感谢党长期以来对她的培养和关怀。

“我已90岁了,余日不多了,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复兴,力所能及的尽我的一切力量革命到底。”胡国芬朴实的话语,深刻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与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