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浏览量: 次 来源:
江苏省委老干部局坚持“党委主责、支部主抓、党员主体”,研究细化20项工作措施,推动全省各层面党委履行责任、支部抓好落实、党员发挥作用,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双向共管机制,切实把广大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集聚在党旗下,做到“离乡不离党,本色永不改”,相关经验做法被省委深改委列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系统谋划、上下联动,摸清人员底数
把“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双向共管机制”作为全省老干部工作试点项目之一,组织省、市5家老干部工作部门先行探索,形成一批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工作举措。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开展流动党员集中摸排,推广试点经验,强化跟进指导。各地各单位采取日常管理服务、定期上门走访、电话询问联系等方式,共计摸排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3800余人,统一编入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南京设置12个问题开展问卷调查,逐一了解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情况。盐城由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协同党支部书记,对支部成员全面排查,组织填写《基本情况登记表》。苏州通过社区网格查、户籍民警查、居民小组查,开展活动找、党员互相找、电子海报找、红色管家找的“三查四找”方式,推动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摸底建库工作。
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纳入有效管理
按照“一方隶属、多重管理”的原则,充分考虑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实际需求和特点,采取适宜方式,将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徐州印发《致全市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引导流动党员主动到流入地社区报到。扬州市邗江区打造流动党员家门口的“红色家园”,吸引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加入。南通积极开展跨地区协作,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流入较为集中的城市成立17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党小组),在南通本地成立8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将432名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纳入组织管理。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异地居住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法,在全省范围内将流动党员纳入流入地市场监管系统基层党组织,切实增强流动党员的组织归属感。
“云端”赋能、多措并举,抓好学习教育
融合推进离退休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制度,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淮安等地积极探索“互联网+”学习模式,用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江苏先锋”“江苏老干部”等平台资源,组织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参与云课堂、云宣讲、云座谈等活动,随时随地接受学习教育。泗阳县将每月20日确定为“固定主题党日”,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党支部或流动党员“红驿站”常态化组织流动党员开展学习。海安市抓住节假日返乡等时机,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集中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为老同志送上“充电”“补钙”的“学习大礼包”,确保学习不断档、思想不掉队。
跟踪联系、关怀帮扶,做实服务保障
聚焦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关心关爱,让老同志始终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泰州市姜堰区推行“1+N”结对帮带模式,为每名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指定一名支部班子成员作为结对联系人,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沟通联系,及时收集掌握流动党员思想、生活状况。南通市通州区常态化开展“我为老同志办实事”活动,每半年至少走访一次,帮助协调解决老同志实际困难。张家港市开展“乐龄红雁暖流行动”,集中推出结对走访慰问、建立“一人一档”、送达一封家书、发放暖心礼包、邀请加入“港城乐龄红雁之家”学习交流群等关爱措施,不断提升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促进作用发挥
按照“党建共建、活动联办、阵地共享”思路,充分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激励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结合个人优势专长,在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及关心下一代等方面献智出力,做到“关系在家乡、奉献在两地、一面旗帜两地红”。苏州市姑苏区成立“益耆守护工作室”,吸纳新落户苏州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医务工作者,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参与老党员议事会,为口袋公园改造等“微实事”建言献策。启东市在春节、国庆节等集中返乡时点,举办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茶话会,组织他们参观启东红色地标和重特大项目建设,深切感受家乡新变化,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添砖加瓦。
江苏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将以改革创新精神,持续加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让广大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在党旗下凝聚,在流动中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