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5 浏览量: 次 来源:
仙林新村社区南区常青树党支部现有党员35人,平均年龄71岁。该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创建“六好”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突出网格连心,走好群众路线,带领老党员以“仙林新村一家亲,同心共筑幸福园”为目标,注重老党员作用发挥,一个个“黄马甲”志愿者成为仙林新村最亮丽的“风景线”。
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支部“发动机”作用。不断强化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凝聚力,组织老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发31号文件和省市实施意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选取群众威信高、奉献意识好的老党员担任支部书记的同时,配备了1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社区在职党员担任联络员,协助开展日常工作,做好对接联络和服务保障,助力组织建设。近年来,支部立足实际、创新思路举措,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统筹安排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及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扎实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引导离退休党员自觉做到党员意识不弱化、党员标准不降低、党内生活不脱节,支部活动平均到场率达85%。,引导离退休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丰富活动载体,发挥党建阵地“推进器”作用。坚持把学习活动阵地和网络新媒体,作为老同志发挥正能量的平台载体和激发正能量的“推进器”。一方面,线上学习“聚”起来。紧跟时代步伐,以“掌上云社区”为平台,每日在群内进行学习强国“云”打卡,分享正能量文章、撰写学习心得,开展“云”学习;发布自己创作的书画、诗歌等作品,进行“云”分享;冬训期间,每日在群内进行“云”签到,一系列举措切实强化了老党员的理论武装,浓厚了学习氛围,凝聚了思想共识,打通了“线上”学习的最后一米。另一方面,线下学习“活”起来。用好仙林新村小区南区和北区两个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利用书记领学、“头雁”讲堂等形式,帮助老党员更好理解新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采取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重忆入党初心、参加志愿服务等形式,增强老党员们“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针对年高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同志无法集中学习的现状,及时开展“送学上门”“送书上门”“一个人的党课”等活动,将理论学习送进家,把组织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里。
选树先进典型,发挥先进榜样“领头雁”作用。积极推行“党支部+工作室”做法,发挥老党员骨干示范引领作用,相继成立了“庞金石工作室”“于文宝工作室”,并完善配套设施,为驻室老党员们配备专属的黄马甲和工作记录本。定期收集居民意见建议,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志愿服务和居民矛盾化解工作,常态开展“进万家门、访万家情,送万家暖、结万家亲”活动,为社区群众当好宣传员、调解员、信息员、服务员。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老党员们主动请缨,有的拿起小喇叭为居民普及防控常识,劝导居民戴口罩、不聚集、不串门;有的在小区入口处为居民测量体温、为困难居民提供代购服务;有的拿出家中为数不多的口罩、消毒水、酒精、食品等,捐给社区一线的同志;有的积极参与疫情捐款,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传递正能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黄马甲就是一个服务站,一个志愿者就是一股正能量,在仙林新村得到了生动体现。
围绕凝心聚力,发挥党群关系“连心桥”作用。组建以老党员、老同志为核心的“万家欢”志愿者服务队,身穿黄马甲,主动亮明身份,参与小区治理,接受群众监督,在小区地下室综合整治、出新整治、雨污分流、杆线下地等克难攻坚工作中,处处都有老同志的身影。选聘老党员骨干组成“盯得紧”督导队、“一网情深”监督队,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本月我站岗”活动,每个单元12户,每户轮流值班1个月,负责本楼栋的矛盾调解、公共卫生等工作,让每一户都参与到小区治理中。广泛开展“小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服务每一家”志愿服务行动,营造“小区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的良好氛围和治理机制。成立老党员带头的党员群众“六进”巡回宣讲队,党员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六进”巡回宣讲,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