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4 浏览量: 次 来源:苏州市吴中区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苏州市吴中区委老干部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围绕擘画“天堂苏州 最美吴中”现实图景目标,扛起“试点、试验、示范”责任,全面落实老干部工作各项方针政策,深化“晚晴吴中”品牌内涵建设,高标准推动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造理论武装“新”高地,政治引领更有力
精心拓展学习平台。把学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专题辅导、现场教学、座谈讨论等形式,夯实离退休干部思想根基。创设离退休干部流动党校“走基层送党课”,开放政治信仰馆、晚晴影院、晚晴大讲堂,“一校一馆一院一讲堂”成为学习教育的坚实载体。精巧谋划活动方式。根据老同志实际,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连续两年为全市离退休干部主题党日提供示范。从单支部展示到“跨界”联办,从现场观摩到网络直播,年年出新、次次出彩。带动全区各地各单位更好地把离退休干部组织凝聚起来。精准突出教育重点。每年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请进来”引入实务培训,“走出去”开展党性锤炼,建强“头雁”队伍。结合干部荣誉退休仪式,举办科级退休干部读书班,为全区新退休干部送上“退休第一课”,实现服务接续、管理闭环。
探索党建发展“新”路径,服务中心更有为
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融入党建工作大局,完善离退休干部工委运行机制,制定工作规则并落实工委纳入全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议事会议制度和工委书记“双述职”制度。强基固本化解“混编”难题。持续深化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六有一提升”达标创优和示范引领。在城市社区、团队协会离退休干部临时党支部全覆盖的基础上,将区级机关与在职党员“混编”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划分成立3个功能型党组织,在区老年大学成立4个功能型党组织,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建有形有效覆盖。整合资源推动共建共享。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成立“青蓝+”党建联盟,打造校政优势互补的党建合作新样板。区“银发先锋”党群驿站推出“九个一”菜单式服务,挖掘整合全区15家共享式党建阵地,实现全域学习活动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有力促进学习 交流深度。“晚晴启航”获评区优秀基层党建项目。
激发银发生辉“新”活力,助力发展更有效
打造文明实践阵地。设立“银发生辉”工作室,组建吴中“银发人才库”“晚晴智库”,联动全区老书记、老党员工作室以及关工委、退教协会等,在党的建设、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等方面献智出力,建成“银发生辉”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集群。丰富发挥余热载体。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等重要节点开展诗文书画、歌舞吟诵、展览展播等活动,抒发老干部爱党爱国情怀。邀请首任区委书记讲述吴中故事,举办“薪火相传话廉政”“千场党史报告进校园”等活动,助力培育时代新人。组建“晚晴讲师团”讲好党的故事。设立“晚晴吴中慈善关爱基金”畅通老同志扶贫帮困渠道。营造学习先进氛围。连续开展7届“最美老干部”和首届“最美老干部志愿团队”评选,先后培树“晚晴风华”“箭泾三老”“税月银辉”“三张卡片”“蓝马甲”“金色夕阳”“旺山红”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打造“最美”长廊,强化典型宣传,引导老同志为吴中发展赋能,展现“晚晴吴中”老干部工作的“志愿红”本色。
落实安享晚年“新”举措,服务保障更有心
做实基础保障。区委及各地各单位主要领导定期向老干部通报工作,带头走访慰问老干部。连续7年开展“面对面 心连心”离休干部大走访,深化“四知道一跟上”(知道老干部在哪里?在干什么?在想什么?思想工作及时跟上)工作法,及时解决老同志诉求。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居家养老照护、适老化改造等项目,提升老干部居家生活品质。做细精准服务。创新打造“晚晴e站•智慧助老”项目,通过智能技术应用培训和体验,帮助老同志跨越“数字鸿沟”,并列入区委首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启动“心系晚晴”心理关爱项目,通过心理疏导、心灵驿站、主题活动、节日关爱等系列服务,促进老同志心理健康。做优文化养老。从细微处着手,不断提升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安全性和舒适度。开通网上选课,推行学制管理,以喜闻乐见的活动,满足老同志需求。疫情期间开设“晚晴直播间”,让老同志宅家生活依然精彩。